【判断题】【消耗次数:1】
征收对象是指征税的客体,是征税的标的物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p>征税客体在税法的构成要素中居十分重要的地位,征税客体是指()。</p>
①  享有权利和义务的当事人
②  课税对象或称标的
③  税率
④  计税依据
【多选题】 下列关于征税对象、税目、税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征税对象又叫课税对象,决定着某一种税的基本征税范围,也决定了各个不同税种的名称  B.税基又叫计税依据,是据以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据,它解决对征税对象课税的计算问题,是对课税对象的量的规定  C.税目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是对课税对象质的界定  D.我国对所有的税种都设置了税目
①  征税对象又叫课税对象,决定着某一种税的基本征税范围,也决定了各个不同税种的名称
②  税基又叫计税依据,是据以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据,它解决对征税对象课税的计算问题,是对课税对象的量的规定
③  税目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是对课税对象质的界定
④  我国对所有的税种都设置了税目
【多选题】 征税对象又称为
①  征收客体
②  课税对象
③  具体征收项目
④  税目
【多选题】 关于国际重复征税与国际重叠征税的正确表述是( )。
①  .二者均缘于国家税收管辖权之间的冲突
②  二者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同一纳税人的同一笔所得征税
③  国际重叠征税主要表现在两个国家分别同时对在各自境内公司的利润和股东从公司取得的股息予以征税上
④  二者均违背了税收中立和税负公平的原则
【单选题】 关于用益物权的标的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只能是特定物
②  并不限于有体物
③  并不限于不动产
④  必须是可流通物
【单选题】 在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部分称为()。
①  免征额
②  起征点
③  免税额
④  减税额
【单选题】 在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称为( )。
①  免征额
②  起征点
③  免税额
④  减税额
【判断题】 征税对象是一种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免征额就是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开始就全额征税。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国际重叠征税是指两个国家各自依据自己的税收管辖权按同一税种对同一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在同一征税期限内同时征税。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多选题】 下列关于经济法律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①  经济法律关系是作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定经济关系在法律上反映
②  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③  经济法律关系是通过物而形成的物质利益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
④  经济法律关系是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发生的思想意志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⑤  经济法律关系是根据经济法的规定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单选题】 下列关于经济法政策性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  经济政策往往是经济立法的基础
②  经济政策构成对经济法执法的限制
③  经济政策变化影响经济法变易
④  经济法也就是经济政策
【单选题】 关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  社会公共利益具有继承性
②  社会公共利益具有历史性
③  社会公共利益具有相对性
④  社会公共利益具有区域性
【单选题】 下列关于部门法与利益之间关系的说法中,哪项是错误的?
①  民商法主要维护私人利益
②  经济法主要维护社会利益
③  刑法主要维护国家利益
④  环境法主要维护私人利益
【单选题】 下列哪些不属于经济法体系的组成部分?
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②  产品质量法
③  侵权责任法
④  金融调控法
【单选题】 从调控手段看,下列哪项不属于宏观调控法的组成部分?
①  行政调控法
②  计划调控发
③  金融调控法
④  财税调控法
【判断题】 受托人在情况紧急时需要变更委托人指示的,应当经委托人同意。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承揽人擅自将承揽的主要工作任务交由第三人完成,定作人的权利有( )。
①  在承揽人不能按约定完成合同的前提下,可以解除合同
②  不能解除合同,只能不接受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并要求承揽人自己完成工作任务
③  在第三人存在不能完成合同任务的前提下,可以解除合同
④  可以解除合同
【单选题】 关于委托合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  委托人可以随时解除委托合同
②  受托人不能解除委托合同
③  委托人解除合同,无需说明理由
④  委托合同是不要式合同
【单选题】 甲某因身体不便将自己的一辆自行车赠与邻居乙某,让乙某上班使用,并保证自行车没有任何问题,乙某同意。第二天乙某上班路上因自行车刹车不灵造成摔伤,对此( )
①  甲某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②  甲某不承担责任
③  此事造成赠与合同无效
④  乙某自行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