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关于课程内容选择的取向,()是较早产生、比较传统的观点。
课程内容即教材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课程内容即活动
课程内容即实践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取向,注重使课程内容贴近( )
①  社会生活
②  文化习俗
③  自然风光
④  学校教学
【简答题】 如何理解“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单选题】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取向不包含( )
①  课程内容即教材
②  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③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④  课程内容即课程标准
【多选题】 如果课程编制者认为课程内容是儿童的学习经验,那么他们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然会( )
①  关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②  注重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发展特征相符合
③  较多考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④  强调教师的事先预设
【多选题】 如果课程编制者认为课程内容是儿童的学习经验,那么他们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然会
①  关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②  注重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发展特征相符合
③  较多考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④  强调教师的事先预设
【单选题】 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取向,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 )
①  主动性
②  强制性
③  趣味性
④  游戏性
【单选题】 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
①  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②  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
③  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④  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单选题】 知识本位课程价值取向的课程内容特点是( )。
①  课程内容的经验化
②  课程内容的社会本位化
③  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④  课程内容的需求化
【单选题】 ( )课程取向认为,课程内容应该由儿童决定而不是由专家决定
①  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②  课程内容即课程标准
③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④  课程内容即教材
【判断题】 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会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简答题】 某工厂生产A,B两种产品,制造A产品每吨需煤8吨,电力4千瓦,3个工作日;制造B产品每吨需煤4吨,电力5千瓦,10个工作日。已知生产A、B两种产品每吨可分别获利1000元和2000元。现该厂由于条件限制,只有煤360吨,电力200千瓦,工作日210个可以利用。问A、B两种产品各生产多少吨,才能获利最大?试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简答题】 在当今社会中,当生产者生产出一种新产品后,下一步就是考虑如何更快地卖出产品。当然,生产者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销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问题。请你依据人口问题的指数模型和Logistic模型,严格按照数学建模的步骤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简答题】 <img src="http://huaweicloudobs.ahjxjy.cn/71a44498900cac892c52740dfae6ff4e.png" width="392" height="110" style="width: 392px; height: 110px;"/>
【单选题】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①  以人为本
②  爱国主义
③  改革创新
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单选题】 ( )是强军的必由之路,必须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①  训练
②  改革
③  实战
④  开放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______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
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②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③  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单选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了新台阶,已经达到了______收入国家水平。( )
①  高收入
②  中等偏上
③  中等偏下
④  中等发达
【单选题】 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是( )。
①  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前提下实现台湾高度自治
②  聚焦两岸经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③  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④  坚决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单选题】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这就是( )的奋斗目标
①  可持续发展
②  科教兴国
③  依法治国
④  “两个一百”
【单选题】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 )的发展思想,以( )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①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②  以人为本;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③  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和改善民生
④  以社会和谐为中心;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