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决议,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
①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  推翻资产阶级
③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④  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
⑤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时间是( )。
①  1921年6月1日
②  1921年7月1日
③  1921年7月2日
④  1921年7月23日
【单选题】 党的一大召开时,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
①  48名
②  58名
③  68名
④  78名
【单选题】 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是?
①  实现共产主义
②  加强无产阶级国际团结
③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④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单选题】 一大党纲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它的内容不包括( )。
①  A.对总纲做了规定
②  B.确定了党的目标任务
③  C.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
④  D.对发展党员作了严格规定
【判断题】 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相继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 )。
①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成立
②  中共一大的召开
③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④  《中国共产党宣言》的制定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
①  党徽
②  党旗
③  党徽党旗
【判断题】 “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 )
①  直接故意
②  间接故意
③  过于自信的过失
④  疏忽大意的过失
【单选题】 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①  甲明知自己的财物处于国家机关管理之中,但不知此时的个人财物应以公共财产论而窃回。甲缺乏成立盗窃罪所必需的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故不成立盗窃罪
②  乙以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窃取军人的手提包时,明知手提包内可能有枪支仍然窃取,该手提包中果然有一支手枪。乙没有非法占有枪支的目的,故不成立盗窃枪支罪
③  成立猥亵儿童罪,要求行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满14周岁的儿童
④  成立贩卖毒品罪,不仅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贩卖的是毒品,而且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所贩卖的毒品种类
【单选题】 甲醉酒后对与其一同吃饭的女同事实施了强奸。事后,他对此事一无所知。甲对此结果( )
①  应当负刑事责任
②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③  不负刑事责任
④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单选题】 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某抓住汽车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
①  直接故意
②  间接故意
③  过于自信的过失
④  疏忽大意的过失
【单选题】 关于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①  甲伤害乙后,警察赶到。在警察将乙送医途中,车辆出现故障,致乙长时间得不到救助而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②  甲违规将行人丙撞成轻伤、丙昏倒在路中央,甲驾车逃窜。1分钟后,超速驾驶的乙发现丙时已来不及刹车,将丙轧死。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③  甲以杀人故意向乙开枪,但由于不可预见的原因导致丙中弹身亡。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④  甲向乙的茶水投毒,重病的乙喝了茶水后感觉更加难受,自杀身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单选题】 甲意图杀害乙,某日趁乙不备将乙从桥上推下,企图将乙淹死。不料乙却因头部碰到石头而摔死,并不是被淹死的。甲的行为构成( )。
①  故意杀人罪(既遂)
②  故意杀人罪(未遂)
③  过失致人死亡
④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单选题】 甲(15周岁)的下列哪一行为成立犯罪?( )
①  春节期间放鞭炮,导致邻居失火,造成十多万元财产损失
②  骗取他人数额巨大财物,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将他人打成重伤
③  受意图骗取保险金的张某指使,将张某的汽车推到悬崖下毁坏
④  因偷拿苹果遭摊主喝骂,遂掏出水果刀将其刺成轻伤
【单选题】 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
①  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②  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
③  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
④  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
【单选题】 甲想杀害身材高大的乙,打算先用安眠药使乙昏迷,然后勒乙的脖子,致其窒息死亡。由于甲投放的安眠药较多,乙吞服安眠药后死亡。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①  甲的预备行为导致了乙死亡,仅成立故意杀人预备
②  甲虽已着手实行杀人行为,但所预定的实行行为(勒乙的脖子)并未实施完毕,故只能认定为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③  甲已着手实行杀人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既遂
④  甲的行为是故意杀人预备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罪论处
【单选题】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 )。
①  不负刑事责任
②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③  应当负完全的刑事责任
④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