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1936年10月蒋介石到达西安,目的是为了( )。
参加谈判
督战
例行视察
抗日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下列因西安事变促成的“变化”是( )。
①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  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③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由抗日反蒋变为一致抗日
④  张学良、杨虎城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
【判断题】 1936年1月28日,东北抗日联军成立。(单选 2 分)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以和平方式解决,蒋介石接受()的主张。
①  停止内战
②  土地革命
③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改革开放
④  拨乱反正
⑤  一致抗日
【单选题】 2017年习总书记视察山西工作,到达山西的时间是6月( )日。
①  21
②  22
③  23
④  24
【单选题】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地点是( )。
①  A.会宁
②  A.吴起镇
③  A.遵义
④  A.瑞金
【多选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又表示愿意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其目的是?
①  以和平谈判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
②  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
③  如果谈判不成,即放手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共
④  同人民一起建设新中国
【多选题】 1936 年 10 月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会师的红军主力是?
①  红一方面军
②  红二方面军
③  红三方面军
④  红四方面军
【单选题】 聆听的目的是为了()
①  理解表面信息
②  理解对方全部信息
③  理解大部分信息
④  理解深层次信息
【多选题】 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先后会师的红军主力有( )
①  红一方面军
②  红二方面军
③  红三方面军
④  红四方面军
【判断题】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枢纽,十年内战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①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③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④  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改造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
①  既有社会主义因素也有资本主义因素
②  既有社会主义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
③  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
④  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
【判断题】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成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1954年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社会主义现代化 (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的特点,是既有社会主义,又有资本主义。(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1956年,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之一,其历史意义在于( ) 。
①  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③  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④  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多选题】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 ) 。
①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②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③  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反映
④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多选题】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 。
①  所有制结构过于简单,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没有有限度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②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③  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④  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