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某施工项目有两个工艺方案:方案1需投资2000万元,年生产成本500万元;方案2余方案1应用环境相同,需投资2800万元,年生产成本400万元。则两方案相比较的增量投资收益率为()。
18.75%
12.50%
25.00%
16.67%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燃料及动力费为4500万元,折旧费为900万元,摊销费为300万元,修理费为500万元,利息支出为200万元。则该技术方案的年经营成本为()。
①  4500万元
②  6100万元
③  6600万元
④  7300万元
【单选题】 某投资方案预计新增年销售收入300万元,预计新增年销售成本210万元,其中折旧85万元,所得税25%,则该方案年营业现金流量为( )。
①  90万元
②  152.5万元
③  175万元
④  54万元
【单选题】 某投资方案预计新增年销售收入300万元,预计新增年销售成本210万元,其中折旧85万元,所得税25%,则该方案年营业现金流量为( )。
①  90万元
②  152.5万元
③  175万元
④  54万元
【单选题】 某投资方案投产后年营业收入为1000万元,年营业成本为600万元(其中折旧为1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则该方案投产后年营业现金净流量为( )万元
①  325
②  400
③  300
④  475
【单选题】 某企业投资方案A的销售收入为180万元,年销售成本和费用为120万元,其中折旧为2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30%,则该投资方案的年净现金流量为( )万元
①  42
②  48
③  60
④  62
【单选题】 某企业2×16年发生的营业收入为1 000万元,营业成本为600万元,销售费用为20万元,管理费用为50万元,财务费用为10万元,投资收益为40万元,资产减值损失为70万元(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80万元(收益),营业外收入为25万元,营业外支出为15万元。该企业2×16年的利润总额为?
①  380万元
②  330万元
③  320万元
④  390万元
【单选题】 长江企业拟进行一项存在一定风险的完整工业项目投资,有甲、乙两个方案可供选择:已知甲方案净现值的期望值为1000万元,标准离差为300万元;乙方案净现值的期望值为1200万元,标准离差为330万元。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  甲方案优于乙方案
②  甲方案的风险大于乙方案
③  甲方案的风险小于乙方案
④  无法评价甲乙方案的风险大小
【单选题】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2015年5月1日期初在产品成本为7万元,5月份发生下列费用:生产领用材料12万元,生产工人工资4万元,制造费用2万元,管理费用3万元,广告费用1.6万元,月末在产品成本6万元。该企业5月份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为( )。
①  16.6万元
②  18万元
③  19万元
④  23.6万元
【单选题】 某投资方案的年营业收入为 100 万元 , 年营业支出为 60 万 元 , 其中折旧为 10 万元 , 所得税率为 40%, 则该方案每年的营业现金流量为?
①  40万
②  50万
③  34万
④  26万
【单选题】 某投资项目的初始投资额为100万元,项目投产后的现金净流量依次为10万元、20万元、50万元、40万元和30 万元,则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为( )
①  2.33年
②  3.33
③  3.5年
④  4年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属于组织适应性改变的是
①  萎缩
②  脂肪沉积
③  玻璃样变性
④  坏死
⑤  细胞凋亡
【单选题】 “虎斑心”是指心肌发生了
①  细胞水肿
②  灶状坏死
③  慢性炎症
④  脂肪变性
⑤  贫血性梗死
【单选题】 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主要发生于
①  大动脉
②  中等动脉
③  小动脉
④  细动脉
⑤  微动脉
【单选题】 坏死的组织不会出现下述哪种改变
①  分化
②  包裹
③  溶解
④  机化
⑤  钙化
【单选题】 细胞水肿主要是由于下述哪种细胞器受损
①  溶酶体
②  高尔基体
③  内质网
④  线粒体
⑤  核糖体
【单选题】 坏死与坏疽的根本区别在于
①  病变范围的大小
②  坏死是否彻底
③  动脉阻塞的程度
④  有无腐败菌感染
⑤  是否伴有淤血
【单选题】 皮肤粘膜较深的局限性组织缺损称为
①  糜烂
②  溃疡
③  空洞
④  窦道
⑤  瘘管
【单选题】 以下哪项不是病理学研究方法之一?
①  尸体解剖
②  活体组织检查
③  细胞学检查
④  影像学检查
⑤  动物实验
【单选题】 从病理学发展历程看,现代病理学已发展到:
①  细胞病理学
②  器官病理学
③  系统病理学
④  分子病理学
⑤  超微结构病理学
【单选题】 病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该学科研究不包括:
①  疾病的病因
②  发病机制
③  病理变化
④  疾病的转归
⑤  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