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存货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时,发出存货的成本比较接近其重置成本。()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存货在发出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
① 
② 
【判断题】 存货在发出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方法确定后,可依据单位实际情况,随意进行变更。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政府会计主体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
① 
② 
【判断题】 存货(指在库的)按账面与可实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并以先进先出法或平均成本法为基础,而不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存货发出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时,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会导致高估本期利润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确定存货发出成本的方法包括(  )。
①  先进先出法
②  加权平均法
③  个别计价法
④  后进先出法
【判断题】 采用先进先出法,在物价上涨时,会过低估计企业的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反之,会高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采用先进先出法,在物价上涨时,会过低估计企业的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的价值;反之,会高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甲公司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2013年1月1日将发出存货由先进先出法改为移动加权平均法。2013年年初存货账面价值为3600元,数量60千克,2013年3月、5月分别购入材料300千克、450千克,单价分别为65元、70元,6月领用350千克,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该项会计政策变更,若期末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27600元,由于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对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影响金额为(  )元。
①  4550
②  -1141.4
③  3408.6
④  -3408.6
【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企业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成本计价方法有( )。
①  先进先出法
②  移动加权平均法
③  个别计价法
④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随机题目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针对现在的顾客和未来的需求,描述正确的是()。
①  A.在“红海” 中细分市场
②  B.新型城镇化建设
③  C.连片扶贫
④  D.精准扶贫
【单选题】 <p>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p>
①  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②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③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④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单选题】 1956年1月下旬,()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
①  A.毛泽东
②  B.周恩来
③  C.邓小平
④  D.刘少奇
【单选题】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
①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②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③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④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分则》
【判断题】 理论是时代的呼唤、实践的果实。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十三五”时期,我国实现了2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的目标,以及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超过3000万套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侯少文教授指出,因为新时代了,主要矛盾才转化了。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我们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年轻最为进步最为文明的并正在艰难探索中成长的政权。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尤其是领袖人物需要()。
①  A.出以公心的高尚品德
②  B.十分丰厚的实践经验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
③  C.敢于斗争与善于斗争战略策略的胸怀视野
④  D.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力
【多选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①  A.富强
②  B.民主
③  C.文明
④  D.和谐
【多选题】 下列情形中,需要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的有(  )。
①  A.在行政活动中滥用职权,强令、授意实施违法行政行为,或者不作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其他重大事件
②  B.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恶劣影响
③  C.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监督不力,在其职责范围内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事件、案件
④  D.决策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