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按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建筑,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遭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应()。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不致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不致倒塌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按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建筑,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遭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应(??)。
①  不致倒塌
②  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③  不致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④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单选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基本抗震设防目标设计的建筑,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影响时,建筑物应处于下列何种状态(??)。
①  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②  严重损坏,需大修后方可继续使用
③  不受损坏
④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单选题】 某建筑物,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小震不坏”的设防目标是指下列哪一条?()
①  当遭遇低于7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经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②  当遭遇低于7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③  当遭受7度的地震影响时,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④  当遭遇低于7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判断题】 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计算地震作用,同时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使用范围是()
①  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②  抗震设防烈度为7~9度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③  抗震设防震级为6~9级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④  抗震设防震级为7~9级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判断题】 地震烈度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称为( )。
①  地震烈度
②  场地烈度
③  基本烈度
④  设防烈度
【单选题】 ( )指设备某些零件已损坏,需要更换或修理才能恢复使用。
①  磨损性故障
②  间接性故障
③  永久性故障
【单选题】 建筑物一般窗台高度为( )
①  900~1000mm
②  1100mm
③  1200mm
④  600mm
【单选题】 某地区设防烈度为7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
①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8度考虑
②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7度考虑
③  地震作用按8度确定,抗震措施按7度采用
④  地震作用按7度确定,抗震措施按8度采用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在n个结点的顺序表中,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1)的操作是
①  访问第i个结点(1≤i≤n)
②  在第i个结点后插入一个新结点(1≤i≤n)
③  删除第i个结点(1≤i≤n)
④  将n个结点从小到大排序
【单选题】 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
①  「log2n」+1
②  log2n+1
③  log2n
④  「log2n」
【单选题】 设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和后序遍历序列正好相反,则该二叉树满足的条件是()。
①  空或只有一个结点
②  高度等于其结点数
③  任一结点无左孩子
④  任一结点无右孩子
【单选题】 在所有排序方法中,关键字比较的次数与记录的初始排列次序无关的是
①  希尔排序
②  冒泡排序
③  插入排序
④  选择排序
【单选题】 用某种排序方法对线性表(25,87,21,47,15,27,63,35,20)进行排序时,元素序列的变化情况如下:(1)25,87,21,47,15,27,63,35,20(2)20,15,21,25,47,27,63,35,87(3)15,20,21,25,35,27,47,63,87(4)15,20,21,25,27,35,47,63,87则采用的排序方法是___________排序长度为4。
①  交换排序法
②  选择排序法
③  插入排序
④  选择排序
【单选题】 ()二叉排序树可以得到一个从小到大的有序序列。
①  先序遍历
②  中序遍历
③  后序遍历
④  层次遍历
【单选题】 设有n个待排序的记录关键字,则在堆排序中需要()个辅助记录单元。
①  1
②  n
③  nlog2n
④  n2
【单选题】 设某棵三叉树中有40个结点,则该三叉树的最小高度为()。
①  3
②  4
③  5
④  6
【单选题】 设一棵二叉树的深度为k,则该二叉树中最多有()个结点。
①  2k-1
②  2k
③  2k-1
④  2k-1
【单选题】 尾指针分别是front和rear,则执行入队后其尾指针值rear是
①  rear=rear+1
②  rear=(rear+1)%(m-1)
③  rear=(rear+1)%m
④  rear=(rear-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