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计算框架结构梁截面惯性矩I时考虑楼板影响,对现浇楼盖,边框架梁取I=()。
2I0
1.5I0
1.2I0
I0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计算框架结构梁截面惯性矩I时考虑楼板影响,对现浇楼盖,中框架梁取I=()。
①  2I0
②  1.5I0
③  1.2I0
④  I0
【单选题】 在计算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时应考虑到楼板的影响,假定I0为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惯性矩,则对现浇楼盖中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应取()。
①  I=1.2I0
②  I=1.5I0
③  I=1.0I0
④  I=2I0
【单选题】 在计算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时应考虑到楼板的影响,假定I0为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惯性矩,则对现浇楼盖中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应取()
①  I=2I0
②  I=1.5I0
③  I=1.2I0
④  I=1.0I0
【单选题】 现浇框架结构在计算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时应考虑到楼板的影响,对边框架梁和中框架梁均取I=2I0。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有以下程序,程序运行以后的输出结果是() #include stdio.h main( ) { int a[ ]={2,3,5,4},i; for(i=0;i switch(i%2) { case 0:switch(a[i]%2) {case 0:a[i]++;break; case 1:a[i]--; }break; case 1:a[i]=0; } for(i=0;i printf(\n); }
①  3 3 4 4
②  2 0 5 0
③  3 0 4 0
④  0 3 0 4
【简答题】 #include stdio.hint main(){char a[ ]=I love China!,b[20];int i;for(i=0;*(a+i)!=\0i++)*(b+i)=*(a+i);*(b+i)=\0//printf(string a is:%s\n//printf(string b is:for(i=0;b[i]!=\0i++)printf(%c,b[i]);printf(\nreturn 0;}以上程序运行结果为[填空1]。
【单选题】 以下程序的运行结果是()。voidmain(){ints=0,i=0;while(i8){i++;if(i%2==0)continue;s+=i;}printf("%d\n",s);}
①  36
②  7
③  16
④  12
【单选题】 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main( ) { int b[3][3]={0,1,2,0,1,2,0,1,2},i,j,t=0; for(i=0;i for(j=i;j t=t+b[i][b[j][j]]; printf(%d\n,t); }
①  3
②  4
③  1
④  9
【单选题】 若i为整型变量,则以下循环执行次数是(). for(i=2;i==0;) printf(%d,i--);
①  无限次
②  0次
③  1次
④  2次
【单选题】 若i为整形变量,则以下循环执行次数是( )。 for (i=2;i==0) printf(%d,i--)
①  无限次
②  0次
③  1次
④  2次
随机题目
【单选题】 72、采区上山至少要有( )条。
①  2
②  3
③  4
【单选题】 94、主、副井设在井田中央,副井兼作进风井,回风井设在井田两翼的上部边界,成对角式布置,这种方式称之为( )。
①  中央边界式
②  中央并列式
③  对角式通风
【单选题】 78、在一定的井田地质、开采技术条件下,矿井开拓巷道可有多种布置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通称为( )方式。合理的开拓方式,一般要在技术可行的多种开拓方式中进行技术
①  准备
②  开拓
③  回采
【单选题】 95、( )是连接井筒和井下主要运输巷道的一组巷道和峒室的总称,是连接井下运输和提升两个环节的枢纽,是矿井生产的咽喉。
①  采区上部车场
②  井底车场
③  采区下部车场
【单选题】 88、主、副井位于井田中央,副井兼作进风井,回风井设在井田上部边界的中部,这种方式称之为( )。
①  中央边界式
②  中央并列式
③  对角式通风
【单选题】 33、通风能力对工作面长度的影响取决于工作面( )。
①  风量
②  涌水量
③  瓦斯涌出量
【单选题】 77、矿井( )储量(Z)是矿井设计的可以采出的储量
①  可采
②  工业
③  地质
【单选题】 46、当采煤工作面产量大和瓦斯涌出量大时,采用这种( )方式可以稀释回风流中的瓦斯。
①  U型通风
②  Y型通风
③  Z型通风
【单选题】 13、在采场内,为采取煤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称为( )。
①  运煤
②  落煤
③  回采工作
【单选题】 68、开采( )薄及中厚单一煤层,可采用上(下)山盘区布置方式。
①  倾斜
②  急倾斜
③  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