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读数小,前视点B读数大,则()。
点A比点B低
A、B两点可能等高
A、B两点的高程取决于仪器高度
点A比点B高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 )?
①  A点比B点低
②  A点比B点高
③  A点与B点同高
④  A、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单选题】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 )?
①  A点比B点低
②  A点比B点高
③  A点与B点同高
④  A、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单选题】 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高程为36.750 m,后视读数为0.947 m ,前视读数为1.279 m ,则A.B两点的高差是()
①  -0.332m
②  0.332m
③  37.082
④  36.418
【单选题】 在水准测量中,设点A为后视点,点B为前视点,点A处尺的读数为1.213m,点B处尺的读数为1.401m,点A高程为21.000m,则视线高程为()m。
①  22.401
②  22.213
③  21.812
④  20.812
【单选题】 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点A处尺的读数为2.713m,点B处尺的读数为1.401,已知点A的高程为15.000m,则视线高程为()m。
①  13.688
②  16.312
③  16.401
④  17.713
【单选题】 水准测量时在后视点A 上的读数为1.226,在前视点B上的读数为1.737,则AB两点之间的高差hAB 为( )。
①  1.226
②  1.737
③  0.511
④  -0.511
【单选题】 在进行水准测量时,由A点向B点进行测量,测得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0.698m,且B点水准尺的读数为2.376m,则A点水准尺的读数为( ) m。
①  1.678
②  3.074
③  0.698
④  2.376
【单选题】 在水准测量一个测站上,已知后视点A的高程为1656.458,测得A、B两点的高差为1.326。则可求得B点的高程为( )。
①  -1657.784
②  1655.132
③  -1655.132
④  1657.784
【单选题】 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尺读数为1.213m,B尺读数为1.401m,A点高程为21.000m,则视线高程为()m。
①  22.401
②  22.213
③  21.812
④  20.812
【判断题】 在某次水准测量过程中,A测点读数为1.432米,B测点读数为0.832米,则实际地面A点高。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多选题】 新闻述评写作的基本要求
①  写好由头,巧用背景
②  夹叙夹议,虚实结合
③  其他
【多选题】 新闻评论的结论主要有?
①  精辟概括式
②  高昂激越式
③  余音绕梁式
④  其它
【多选题】 “配”评论的益处()
①  有助于受众获得对新闻报道的立体化的认识
②  有助于编者主动及时地对某一事件或问题发表意见,表明看法
③  有助于新闻评论本身的写作
④  其他
【多选题】 评论员文章一般是指()
①  针对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某一方面问题,做方针性政策性的指导和评价
②  在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过程中,及时地揭示出一个时期中心工作的具体方向或侧重点
③  及时灵活地针对某种社会思潮和一个时期的思想倾向,生动切实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④  联系媒体上发表的正反典型进行评论,兴利除弊,扶正祛邪
【多选题】 立论有()
①  例证法
②  引证法
③  比较法
④  喻证法
【多选题】 一篇新闻评论是否有价值,取决于()
①  论证是否有力
②  论题是否有新闻性
③  论理是否有思想性
【多选题】 制作电视新闻评论的“三结合”()
①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
②  多种传播符号表达与理性思辨相结合
③  电视评论员主评与受众参与评说相结合
④  其他
【多选题】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修辞()
①  语言要准确、简明,富有哲理
②  善用形象化笔法与语言
③  讲究修辞,巧用典故和文言古语
④  多用有表现力的群众语言
【多选题】 杂文是文学体裁之一,是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有着?战斗功能的文艺性政论。
①  兴利除弊
②  激浊扬清
③  弘扬正义
④  其它
【多选题】 新闻评论论证过程经常会出现如下几种问题()
①  用抽象的道理去代替对具体事物的分析和论证
②  以演绎法代替分析法
③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