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点A处尺的读数为2.713m,点B处尺的读数为1.401,已知点A的高程为15.000m,则视线高程为()m。
13.688
16.312
16.401
17.713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水准测量中,设后尺A的读数a=2.713m,前尺B的读数为b=1.401m,已知A点高程为15.000m,则视线高程为?m。
①  13.688
②  16.312
③  16.401
④  17.713
【单选题】 水准测量中,设后视尺A的读数为a=2.713m,前视尺B的读数为b=1.401m,已知A点高程为15.000m,则水准仪视线高程为()m
①  13.688
②  16.312
③  16.401
④  17.713
【单选题】 在水准测量中,设点A为后视点,点B为前视点,点A处尺的读数为1.213m,点B处尺的读数为1.401m,点A高程为21.000m,则视线高程为()m。
①  22.401
②  22.213
③  21.812
④  20.812
【单选题】 水准测量中,设后尺A的读数a=2713,前尺B的读数为b=1401,已知A点高程为15.000m,则视线高程为( )。
①  13.688m
②  16.312 m
③  16.401m
④  17.713 m
【单选题】 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尺读数为1.213m,B尺读数为1.401m,A点高程为21.000m,则视线高程为()m。
①  22.401
②  22.213
③  21.812
④  20.812
【单选题】 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 A尺读数为1555,B尺读数为1420,则A、B的高差为( )m。
①  0.135
②  -0.135
③  -2.975
④  2.975
【单选题】 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 A尺读数为2222,B尺读数为1451,则A、B的高差为( )m
①  0.771
②  -0.771
③  -3.673
④  3.673
【单选题】 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 A尺读数为1213,B尺读数为1401,则A、B的高差为( )m。
①  0.188
②  -2.614
③  -0.188
④  2.614
【单选题】 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高程为36.750 m,后视读数为0.947 m ,前视读数为1.279 m ,则A.B两点的高差是()
①  -0.332m
②  0.332m
③  37.082
④  36.418
【单选题】 水准测量中后视点A的高程为19.574m,后视读数为1.334m,前视读数为1.785m,则前视点B的高程为?
①  22.693m
②  16.455m
③  19.183m
④  19.123m
随机题目
【单选题】 根据流动物质组分,泥石流可分为( )。
①  A.河谷型泥石流和山坡型泥石流
②  B.水川型泥石流和降雨型泥石流
③  C.粘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
④  D.滑坡泥石流和溃决泥石流
【单选题】 工程建设带来的主要效益不包括( )。
①  A.工程直接经济效益
②  B.环境影响方面效益
③  C.社会影响方面的效益
④  D.治安影响方面的效益
【多选题】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鲜明特点包括()。
①  A.更加科学客观地把握住了两个“三十年”的关系
②  B.十分强调我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对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
③  C.显示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和责任心
【多选题】 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开发有利于( )。
①  A.寻找新水源
②  B.保护地下水源
③  C.补充地下水源
④  D.防治地下水漏斗
【判断题】 2020年,我国能源生产稳中有增,能源进口较快增长,能源供应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我国能源安全应满足的条件包括()。
①  A.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的合理增长的能源需求
②  B.满足各种需求的持续的、多元化的供应保障能力
③  C.经济和社会可承受的能源价格和生态环境成本
【单选题】 高质量发展,是()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
①  A.创新
②  B.协调
③  C.开放
④  D.共享
【多选题】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有()。
①  A.谋划和发展未来产业,引领、催生低碳和无碳经济
②  B.能源低碳向零碳转型
③  C.能源高碳向低碳转型
【多选题】 民族工业兴起,矿业应运而生,( )奠定了我国地质工作的基础。
①  A.国际地质工作的兴起
②  B.全球地质教育的发展
③  C.中国人自己办地质教育
④  D.中国人自己开展地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