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C三处的约束反力()
只有C处的不改变
只有C处的改变
都不变
都改变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固定铰支座处的约束反力方向向上。()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活动铰支座处的约束反力方向未知。()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固定端处不但有约束反力,还有反力矩。()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若将图示三铰钢架中AC杆上的力偶移至BC杆上,则A、B、C处的约束力( )。<img src="20200804/1596521756248226.png" title="1596521756248226.png" alt="图片3.png"/>
①  都不改变
②  仅C处改变
③  仅C处不变
④  都改变
【判断题】 简支梁跨中截面C的剪力影响线在C截面处有突变。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外界干扰力既不改变体系的自振频率,也不改变振幅。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只要保持力偶矩的大小和转向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 )和( )的大小,而不改变对刚体的作用。
① 
②  力偶
③  力臂
④  力偶臂
【判断题】 资产转让不改变公司的股权结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图示单跨静定梁,支座A处的反力为。
①  ,方向向上
②  ,方向向上
③  ,方向向上
④  ,方向向上
随机题目
【单选题】 某法院法官在审理案件中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张某殴打他人造成轻伤,所以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这位法官所用的是下列哪一种推理?
①  类比法律推理
②  归纳法律推理
③  演绎法律推理
④  辩证法律推理
【单选题】 关于律师的职业道德,表述正确的是
①  某律师与当事人进行商业交易以获得案件材料的著作权
②  某律师根据争议标的数额确定报酬
③  某律师收受当事人的礼品以加快案件进度
④  某律师同当事人订立协议以限制自己过错带来的责任
【单选题】 某地电缆受到破坏,大面积停电3小时,后查知为邢某偷割电缆所致。邢某被控犯“危害公共安全罪”,处以5年有期徒刑。邢某不服上诉,理由是自己偷割电缆变卖所得仅50元钱,顶多属于“小偷小摸”行为。二审法官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维持原判。对此,下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
①  法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对邢某行为所作出的判断是一种事实判断。
②  《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司法解释。
③  在这个案件中,法官主要运用了演绎推理。
④  邢某对自己行为的辩解是对法律的认识错误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狭义的法律职业人员
①  人民法院的审判员
②  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
③  某法学院法学教授
④  某律师事务所主任
【单选题】 关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下面何种表述错误
①  司法机关不受任何监督和约束。
②  司法机关要服从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这是政治保证。
③  司法机关要接受人大机关的监督,对人大机关负责,体现人民意志。
④  要接受上级司法机关的监督和指导,维护司法统一;
【单选题】 “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法律规范是大前提,案件事实是小前提,结论就是判决。”这种推理是
①  演绎推理
②  归纳推理
③  类比推理
④  逻辑推理
【单选题】 在我国,下列哪些规范性文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
①  基本法律
②  除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③  行政法规
④  行政规章
【单选题】 赵某与陈女订婚,付其5000元彩礼,赵母另付其1000元“见面礼”。双方后因性格不合解除婚约,赵某诉请陈女返还该6000元费用。法官根据《婚姻法》和最高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相关规定,认定该现金属彩礼范畴,按照当地的道德与习惯要求返还不违反法律规定,遂判决陈女返还。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①  法官所提及的“道德与习惯”在我国可作为法的正式渊源。
②  在本案中,法官主要运用了归纳推理。
③  从法理上看,该判决不符合《婚姻法》第19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之规定。
④  《婚姻法》和《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均属于正式的法的渊源。
【单选题】 关于法律语言、法律适用、法律条文和法律渊源,下列哪一选项不成立?
①  法律语言具有开放性,因此法律没有确定性。
②  法律适用并不是适用法律条文自身的语词,而是适用法律条文所表达的意义。
③  法律适用的过程并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过程,而有法律适用者的价值判断。
④  社会风俗习惯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可以支持对法律所作的解释。
【单选题】 法律在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后,由谁签署
①  人大主席团
②  委员长
③  国务院总理
④  国家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