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某住宅工程,首层外墙勒脚以上结构的外围水平面积为448.38m2,2~6层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之和为2241.12m2,首层室外有柱雨篷水平投影面积4m2,该工程的建筑面积为()m2。
2639.5
2743.5
2689.5
2691.5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某住宅工程,首层外墙勒脚以上结构的外围水平面积为448.38m2,2~6层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之和为2241.12m2,不封闭的凹阳台的水平面积之和为108m2,室外悬挑雨篷水平投影面积4m2,该工程的建筑面积为( )m2。
①  2639.5
②  2743.5
③  2689.5
④  2635.5
【单选题】 一幢六层住宅,勒脚以上结构的外围水平面积每层为448.38m2,六层无围护结构的挑阳台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为108m2,则该工程的建筑面积为()m2
①  556.38
②  502.38
③  2744.28
④  2798.28
【单选题】 一栋四层砖混住宅楼, 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每层为930m2, 二层以上每层有8个无围护结构挑阳台,每阳台水平投影面积4m2,住宅楼建筑面积为( ) m2
①  3816
②  3768
③  3784
④  3720
【单选题】 某单层工业厂房外围水平面积3000m2,内隔工具间一层,面积300m2,另有钢构造柱操作平台100m2,外有柱水平投影面积20m2,则该厂房建筑面积为()m2
①  3000
②  3020
③  3320
④  3420
【单选题】 某单层工业厂房外围水平面积3000m2,内隔工具间一层,面积300m2,另有钢构造柱操作平台100m2,外有柱水平投影面积20m2,则该厂房建筑面积为 ( )m2。
①  3000
②  3020
③  3320
④  3420
【判断题】 多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计算总规则为:首层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二层及以上楼层:应按其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1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10m者应计算1/2面积。()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自然层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之和计算,结构层高在()m应计算全面积。
①  1.1
②  2.3
③  1.5
④  2.2
【单选题】 某建筑物6层,外围水平面积500m2内有采光天棚(与屋面等标高)大厅60m2,外有附墙通顶垃圾道5m2,则该建筑物建筑面积为()m2。
①  3030
②  3000
③  2940
④  2730
【单选题】 某建筑物6层,外围水平面积500m2,内有采光天棚(与屋面等标高,全高)大厅60m2,外有附墙通顶垃圾道5m2,则该建筑物建筑面积为( )m2。
①  3030
②  3000
③  2940
④  2730
【判断题】 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自然层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之和计算。结构层高在2.20m及以上的,应计算全面积;结构层高在2.20m以下的,应计算1/2面积。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ENIAC 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 )来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储存信息。
①  电子线路
②  机电设备
③  穿孔卡片
④  晶体管
【单选题】 ( )的诞生宣告了人类从此进入电子计算机时代。
①  MARK I
②  UNIVAC
③  ENIAC
④  EDVIC
【单选题】 早期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采用( )作为基本逻辑元件,体积大、耗电多、价格贵,运行速度低,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
①  电子管
②  继电器
③  晶体管
④  集成电路
【单选题】 第一代的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主要是( )。
①  弹道计算
②  数据处理
③  科学计算
④  商业应用
【单选题】 第二代计算机使用( )作为逻辑元件。晶体管与电子管相比,具有体积小、寿命长、开关速度快、省电等优点。
①  电子管
②  继电器
③  晶体管
④  集成电路
【单选题】 第三代计算机采用( )作为逻辑元件。体积更小,耗电更省,寿命更长,可靠性更高。
①  电子管
②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③  大规模集成电路
④  晶体管
【单选题】 中国的计算机事业起步于20世纪( )年代中期。
①  40
②  50
③  60
④  70
【单选题】 ( )教授是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奠基人,最主要的开拓者之一。
①  华罗庚
②  夏培肃
③  杨芙清
④  钱学森
【单选题】 我国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是在1958年诞生的,定名为( )。
①  八一型(DJS-103)
②  DJS-130
③  东方红1号
④  银河1号
【单选题】 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和模型是由( )在193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中提出并奠定的。
①  英国数学家图灵
②  法国科学家巴斯卡
③  巴比奇
④  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