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根据建筑面积计算规则GBT50353_2013规定,地下室半地下室建筑面积计算正确的是()
层高不足1.80m者不计算面积
层高为2.10m的部位计算1/2面积
层高为2.10m的部位计算全面积
层高为2.10m以上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当建筑物顶部的水箱间层高为2.10m时,应按()计算建筑面积
①  全面积
②  1/2面积
③  1/4面积
④  不计算
【判断题】 多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计算总规则为:首层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二层及以上楼层:应按其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1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10m者应计算1/2面积。()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自然层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之和计算。结构层高在2.20m及以上的,应计算全面积;结构层高在2.20m以下的,应计算1/2面积。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根据《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规定,层高在2.20m及以上有围护结构的舞台灯光控制室建筑面积计算正确的是()
①  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②  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的1/2计算
③  按控制室底板水平面积计算
④  按控制室底板水平面积的1/2计算
【单选题】 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自然层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之和计算,结构层高在()m应计算全面积。
①  1.1
②  2.3
③  1.5
④  2.2
【单选题】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规定,建筑物内设有局部楼层,局部二层层高2.15m,其建筑面积计算正确的是()
①  无围护结构的不计算面积
②  无围护结构的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
③  有围护结构的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
④  无围护结构的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1/2计算
【单选题】 地下室的出入口按( )计算建筑面积
①  其上口外墙外围地面斜面积的1/2
②  其上口外墙外围地面斜面积
③  其上口外墙外围水平面积的1/2
④  其上口外墙外围水平面积
【判断题】 坡地建筑物层高在2.2m以上计算全面积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层高2.2米的仓库应如何计算建筑面积?()
①  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的外围面积的1/4计算
②  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的外围面积的1/2计算
③  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的外围面积计算
④  不用计算
【单选题】 根据《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关于建筑面积计算说法正确的是()
①  以幕墙作为围护结构的建筑物按幕墙外边线计算建筑面积
②  高低跨内相连通时变形缝计入高跨面积内
③  多层建筑首层按照勒脚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④  建筑物变形缝所占面积按自然层扣除
随机题目
【单选题】 标准的表现方式有多种,习惯上统称为标准。当针对产品、方法、符号、概念等基础标准时,一般采用( )。
①  标准
②  规范
③  规程
④  条例
【单选题】 某市地铁工程施工作业面内,因大量水和流沙涌入,引起部分结构损坏及周边地区地面沉降,造成3栋建筑物严重倾斜,直接经济损失约合1.5亿元。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该事故等级属于( )。
①  特别重大事故
②  重大事故
③  较大事故
④  一般事故
【单选题】 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安全技术资料的管理,施工现场应设项目安全资料员,负责安全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实行()负责制。
①  项目负责人
②  技术负责人
③  专职安全员
④  安全资料员
【单选题】 控制第二类危险源的方法有()。
①  消除危险源
②  设置隔离设施
③  设置薄弱环节
④  增加安全系数
【单选题】 保持力偶矩的大小、转向不变,力偶在作用平面内任意转移,则刚体的转动效应( )。
①  变大
②  变小
③  不变
④  变化,但不能确定变大还是变小
【单选题】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①  劳动安全培训制度
②  劳动健康卫生制度
③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④  劳动安全生产制度
【单选题】 施工企业项目部应当将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区域作业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的选址应当符合安全性要求。
①  办公、生活区
②  办公、作业区
③  生活、作业区
④  作业区
【单选题】 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的踢面高度不宜大于()。
①  180mm
②  120mm
③  150mm
④  200mm
【单选题】 存放期超过()个月的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①  3
②  5
③  6
④  8
【单选题】 是发现危险源的重要途径。
①  安全教育
②  安全训练
③  安全检查
④  危险源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