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的有()。
国债利息收入
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
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的股息
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组织的收入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多选题】 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中国境内取得的下列所得,应按收入全额计算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有()。
①  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②  转让财产所得
③  租金
④  特许权使用费
【多选题】 下列关于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的说法符合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的是()。
①  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②  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③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其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所得都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④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只就其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⑤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只就其中国境内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单选题】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只有依照中国法律成立的企业才是居民企业
②  依照外国法律成立,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是非居民企业
③  在境外成立的企业都是非居民企业
④  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且在境外成立,其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的企业是非居民企业
【单选题】 下列属于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的项目是()。
①  企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等有关规定,代政府收取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②  财政拨款
③  企业取得的,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的财政性资金
④  国债利息收入
【单选题】 非居民企业取得的下列所得中,应当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是( )
①  国际金融组织向中国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取得利息所得
②  国际金融组织向中国居民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取得利息所得
③  外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供贷款取得利息所得
④  外国金融机构向中国居民企业提供商业贷款取得利息所得
【单选题】 (  )反映本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取得的收入户、财政专户、支出户、国库存款和归集到上级的委托投资资金取得的存款利息收入,以及购买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
①  利息收入
②  基金收入
③  转移收入
④  集体补助收入
【多选题】 下列企业中符合《企业所得税法》所称居民企业的有( )。
①  依照中国法律、法规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
②  依照中国法律、法规在中国境外成立的企业
③  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④  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外的企业
【判断题】 对证券投资基金从证券市场中取得的收入,包括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股权的股息红利,债券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等,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
① 
② 
【判断题】 国债利息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  )
① 
② 
【单选题】 下列对于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错误的是( )。
①  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以非居民企业向被转让股权的中国居民企业投资时或向原投资方购买该股权时的币种计算股权转让价和股权成本价
②  境外投资者多次投入或购买股权的,境外投资者如果存在多次投资的,以首次投入资本时的币种计算股权转让价和股权成本价,以最高价计算股权成本价
③  境外投资者一次性投入或购买股权的,境外投资者如一次性投入或购买股权的,其股权转让所得计算应以非居民企业向被转让股权的中国居民企业投资时或向原投资方购买该股权时的币种计算股权转让价和股权转让成本价
④  境外投资者多次、多币种投入或购买股权的,境外投资者如果多次投资时币种不一致的,则应按照每次投入资本当日的汇率换算成首次投资时的币种
随机题目
【简答题】 汉朝以典型案例作为判案依据的法律形式是[填空1]。
【简答题】 监察制度是我国历史上颇具特色的一项制度,汉朝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京师以外各州分派一名[填空1]负责监察。
【简答题】 “汤刑”是对[填空1]朝法律的总称,“禹刑”是对[填空2]朝法律的总称。
【简答题】 春秋时期,郑国的执政[填空1]把法律铸在鼎上,受到了郑国贵族叔向的批评;晋国的铸刑鼎受到了[填空2]的批评。
【简答题】 在西周,买卖契约称为[填空1]。
【判断题】 财产权是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包括物权、知识产权和债权等。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涉及侵权、遗产继承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纯获利益的行为可以有效。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按份共有人转让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份额的,应当将转让条件及时通知其他共有人。其他共有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行使优先购买权。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制度的设置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解决失踪人的财产管理问题。
①  正确
②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