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我国国旗是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确定的。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______。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
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
【单选题】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______。
①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  《中华民国约法》
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单选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举行。会议通过起临时宪法作用的( )。
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法》
【单选题】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 )。
①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③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判断题】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实际上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③  《论人民民主专政》
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判断题】 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在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会上,毛泽东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共662人,代表主要来自( ) 。
①  中国共产党
②  各民主党派
③  各人民团体
④  无党派民主人士
【多选题】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  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
②  关于新中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③  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
④  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
随机题目
【判断题】 在经济建设上,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领导的方式是()。
①  A.抓紧开展顶层设计
②  B.加强重大问题研究
③  C.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④  D.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多选题】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强予山东重大历史机遇。紧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两个关键,将按照()要求,科学组织实施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
①  A.以水定城
②  B.以水定地
③  C.以水定人
④  D.以水定产
【多选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①  A.培育增长新动力
②  B.形成先发新优势
③  C.不断累积过剩产能
④  D.实现创新引领发展
【多选题】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
①  A.四个革命
②  B.多革命
③  C.一个合作
④  D.多合作
【多选题】 坚持()、()、()、(),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增强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油气核心需求依靠自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
①  A.立足国内
②  B.补齐短板
③  C.多元保障
④  D.强化储备
【多选题】 国家对生物质能的政策导向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①  A.税收优惠
②  B.实行电价补贴
③  C.竞争性保护政策
④  D.购物优惠
【多选题】 为做好2030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将采取()措施。
①  A.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②  B.大力发展新能源
③  C.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④  D.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多选题】 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有()。
①  A.植树造林
②  B.负碳排放技术
③  C.碳补偿
④  D.碳配额
【多选题】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
①  A.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
②  B.大力发展新能源
③  C.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④  D.关停高耗能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