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某企业“应付账款”明细账期末余额情况如下:W企业为贷方余额200000元,Y企业为借方余额180000元,Z企业为贷方余额300000元,该企业“预付账款”明细账期末余额情况如下:A企业为贷方余额100000元,B企业为借方余额150000元,则根据以上数据计算的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应付账款项目的数额为( )
80000
320000
500000
600000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单选)某企业期末“应付账款”账户为贷方余额26万元,其所属明细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为33万元,所属明细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为7万元;“预付账款”账户为借方余额15万元,其所属明细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为20万元,所属明细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为5万元。则该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个项目的期末数分别应为( )万元。
①  38和27
②  33和20
③  53和12
④  26和15
【单选题】 某企业“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为:甲工厂借方余额4000元,乙工厂贷方余额200元,丙工厂借方余额1000元;“预收账款”明细账余额为:丁工厂借方余额2000元,戊工厂贷方余额4800元。根据以上数据分析计算,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账款项目的数额应为(  )元。
①  4800
②  6800
③  7600
④  7000
【单选题】 某企业“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为:甲工厂借方余额4000元,乙工厂贷方余额200元,丙工厂借方余额1000元;“预收账款”明细账余额为:丁工厂借方余额2000元,戊工厂贷方余额4800元。根据以上数据分析计算,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预收账款”项目数额为( )元。
①  2800
②  4800
③  5000
④  3000
【单选题】 某企业“应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为280 000元,贷方余额合计为73 000元,坏账准备贷方余额为680元,则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净额”项目为( )元。
①  207 000
②  279 320
③  606 320
④  280 000
【单选题】 “应付账款”账户的期初余额为8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为12000元,期末余额为6000元,则该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为(  )
①  10000元
②  4000元
③  2000元
④  14000元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为贷方余额,应将其贷方余额列入的资产负债表项目是()。
①  预收款项
②  预付款项
③  应收账款
④  应付账款
【单选题】 某企业某年8月份“应收账款”账户期末借方余额为50000元,“坏账准备”账户期末贷方余额为8 000元,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应填入( )
①  42000元
②  50000元
③  58000元
④  60000元
【单选题】 “应付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期末如果出现借方余额,应填入资产负债表的项目是( )。
①  应收账款
②  预收账款
③  应付账款
④  预付账款
【单选题】 “应付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期末如果出现借方余额,应填入资产负债表的项目是( )。
①  应收账款
②  预收账款
③  应付账款
④  预付账款
【单选题】 “预付账款”科目明细账中若有贷方余额,应将其记入资产负债表的(  )项目。
①  “应收账款”
②  “预收款项”
③  “应付账款”
④  “其他应付款”
随机题目
【判断题】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育哲学保持清醒的意识,缺乏这种清醒意识。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要发生联系,一般要有一个中介,这个中介就是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只有通过这个中介,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才能实现。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教育机会平等应该是一种现实性的平等而不是可能性的平等。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规范教育哲学”最早是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叶提出的,与“思辨教育哲学”和“分析教育哲学”相对。(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如果一个教师能对各种各样的教育口号加以认真而审慎地分析,从而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教育观念就会有助于个人教育哲学的形成。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教育实践经验没有好坏和优劣之分,所以没必要对教育经验进行反思和批判。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价值观念对于青少年儿童有着直接的影响、示范和教化的作用,后者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言语、思维方式和价值逻辑。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公民是教育的产物,现代公民是现代公民教育的产物。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教育公正的实现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促进教育市场化,另一个是加强政府干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综合研究的教育哲学放弃了在认识论上的永恒的理论诉求,而是遵循了情境理性,尊重了空间与位置的不同引起的而教育主张的差异,强调教育哲学研究的终极目的是改进教育实践。
①  正确
②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