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出售或回购的金融资产,应该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多选题】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有(  )。
①  企业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股票、债券,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的交易费用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②  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③  企业在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
④  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判断题】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
① 
② 
【单选题】 企业将一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所确认的新账面价值为(  )。
①  该金融资产在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
②  该金融资产在重分类日的账面价值
③  该金融资产在重分类日的账面余额
④  该金融资产在重分类日的摊余成本
【判断题】 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项金融资产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如果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发生了改变,可以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企业将一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对于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应作的会计处理为(  )。
①  将其从其他综合收益转入资本公积
②  将其从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当期损益
③  将其从其他综合收益转入留存收益
④  无需结转其他综合收益
【单选题】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初始确认是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  )。
①  当期损益
②  初始确认金额
③  留存收益
④  资本公积
【判断题】 企业购入的债券和股票,均可以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投资损益。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企业购入股票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初始入账金额是指(  )。 (
①  股票的面值
②  股票的公允价值
③  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
④  股票的公允价值与交易税费之和
【判断题】 企业将一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应当以其在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作为新的账面价值。(  )
① 
② 
随机题目
【单选题】 与声波传导和感受无直接关系的结构是()
①  鼓膜
②  基底膜
③  听骨链
④  咽鼓管
⑤  耳蜗
【单选题】 下列对微音器电位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  潜伏期较长
②  存在不应期
③  具有适应现象
④  频率、幅度与声波一致
⑤  是动作电位
【单选题】 耳蜗顶部基底膜损伤后会影响哪种频率的听力()
①  高频听力
②  低频听力
③  中频听力
④  高频和低频听力
⑤  各类频率的听力
【单选题】 人耳最敏感的振动频率为()
①  100~1000Hz
②  1000~3000Hz
③  4000~5000Hz
④  3000~4000Hz
⑤  4000~6000Hz
【单选题】 关于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①  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
②  Ca<sup>2+</sup> 进入突触前膜内
③  Na<sup>+</sup> 进入突触前膜内
④  突触后膜对Na<sup>+</sup> 、K<sup>+</sup> ,特别是对Na<sup>+</sup> 的通透性增高
⑤  突触后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时,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
【单选题】 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①  双向性传递
②  兴奋节律的改变
③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④  总和
⑤  后放
【单选题】 M型胆碱受体的阻断剂是()
①  阿托品
②  箭毒
③  盼妥拉明
④  心得安
⑤  毒蕈碱
【单选题】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
①  去极化局部电位
②  具有全或无性质
③  超极化局部电位
④  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减少所致
⑤  突触后膜Na<sup>+</sup> 通透性增加所致
【单选题】 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膜引起递质释放,与下列哪项有关()
①  Ca<sup>2+</sup> 外流
②  K<sup>+</sup> 外流
③  Na<sup>+</sup> 内流
④  K<sup>+</sup> 内流
⑤  Ca<sup>2+</sup> 内流
【单选题】 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
①  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②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③  突触后膜超极化
④  交互抑制
⑤  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