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解读自(  )起施行。
2018年5月1日
2017年10月1日
2017年12月31日
2018年1月1日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2017年7月1日,财政部印发了《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各小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参照执行。(  )
① 
② 
【单选题】 (  )财政部印发了《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各小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参照执行。
①  2017年6月29日
②  2016年6月29日
③  2017年6月30日
④  2016年5月1日
【单选题】 ()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①  A.《工伤认定办法》
②  B.《工伤保险条例》
③  C.《劳动法》
④  D.《职业病防治法》
【单选题】 2015年12月20日,A公司董事会做出决议,准备购买甲公司股份;2016年1月1日,A公司取得甲公司30%的股份,能够对甲公司施加重大影响;2017年1月1日,A公司又取得甲公司30%的股份,从而能够对甲公司实施控制;2018年1月1日,A公司又取得B公司10%的股份,持股比例达到70%。在上述情况下,购买日为()。
①  2016年1月1日
②  2017年1月1日
③  2018年1月1日
④  2015年12月20日
【多选题】 自2014年1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  )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①  金融机构
②  小型、微型企业
③  建筑业
④  国有企业
【单选题】 自2018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对购置挂车(  )征税。
①  免予
②  减半
③  第一年免税,以后年度加倍
④  加倍
【单选题】 2016年7月10日,刘某上班,9月10日发现公司拖欠工资,2017年1月10日终止劳动关系,下列关于仲裁时效说法正确的是( )。
①  2016年7月10日起3年内有效
②  2017年1月10日起1年内有效
③  2016年9月10日起1年内有效
④  2016年9月10日起3年内有效
【单选题】 预算年度自公历(  )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单选题】 2017年6月1日,()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①  A.英国
②  B.美国
③  C.德国
④  D.日本
【多选题】 甲公司2013年4月1日开始办公楼的建设,工程期2年,2015年6月1日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2015年10月1日验收合格,2016年2月1日竣工决算完毕,2016年8月8日正式入驻。有关该业务的如下论断中,错误的有(  )。
①  2015年6月1日按暂估价入固定资产账,并于当年7月开始计提折旧,2016年2月1日依据竣工决算标准调整暂估原价,但已提折旧不作调整。
②  2015年10月1日按暂估价入固定资产账,于当年11月开始计提折旧,2016年2月1日依据竣工决算标准调整暂估原价,但已提折旧不作调整。
③  2016年2月1日按竣工决算认定的价值入固定资产账,于当年3月开始计提折旧
④  2016年8月8日按竣工决算认定的价值入固定资产账,于当年9月开始计提折旧
随机题目
【判断题】 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质,即事故的发生具有确定性。(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 )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
①  危险化学品单位
②  危险化学品单位职工
③  危险化学品企业上级管理部门
④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管理部门
【单选题】 某生产经营单位的贮存区中,贮存有汽油、没油和甲烷三种物质,其储存量分别是10吨、50吨和1.5吨,其临界量分别是20吨、100吨和10吨,则此贮存区属于( )。
①  危险源
②  重大危险源
③  安全场所
④  安全单元
【单选题】 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及《危险货物品名表》,按危险货物具有的危险性将危险货物分为( )类。
①  8
②  7
③  9
【单选题】 腐蚀性物品,包装必须严密,不允许泄漏,严禁与液化气体和其它物品共存。(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易燃液体在运输、泵送、灌装时要有良好的( )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①  防火
②  监测
③  接地
【单选题】 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托运人应当向( )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办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①  出发地
②  经过地
③  目的地
【单选题】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大部分物质燃烧时火焰是橙红色的,但有些物质燃烧时火焰具有特殊的颜色,如( )燃烧的火焰是蓝色的。
① 
②  硫磺
③ 
④ 
【单选题】 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小,其爆炸危险性越大,是因为( )。
①  可燃物稍有泄漏就有爆炸危险
②  爆炸极限越宽
③  爆炸上限越高
④  少量空气进入容器就有爆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