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金融资产的一部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应当将终止确认的规定适用于该金融资产部分,除此之外,企业应当将终止确认的规定适用于该金融资产整体:(  )。
该金融资产部分仅包括金融资产所产生的特定可辨认现金流量
该金融资产部分仅包括与该金融资产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完全成比例的现金流量部分
该金融资产部分仅包括与该金融资产所产生的特定可辨认现金流量完全成比例的现金流量部分
以上均正确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金融资产转移,是指企业(转出方)将金融资产(或其现金流量)让与或交付给该金融资产发行方之外的另一方(转入方)。(  )
① 
② 
【多选题】 企业保留了收取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但承担了将收取的该现金流量支付给一个或多个最终收款方的合同义务,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
①  企业只有从该金融资产收到对等的现金流量时,才有义务将其支付给最终收款方
②  转让合同规定禁止企业出售或抵押该金融资产,但企业可以将其作为向最终收款方支付现金流量义务的保证
③  企业有义务将代表最终收款方收取的所有现金流量及时划转给最终收款方,且无重大延误
④  以上均正确
【判断题】 金融资产就是指企业持有的现金、其他权益工具以及从其他方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除此之外上,都不是金融资产。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金融资产转移准则》是为了规范金融资产(包括单项或一组类似金融资产)转移和终止确认的会计处理。(  )
① 
② 
【判断题】 企业持有的资产是否形成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约权利,是区分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的主要判断标准。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应当终止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的常见情形有:(  )。
①  企业无条件出售金融资产
②  企业出售金融资产,同时约定按回购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回购
③  企业出售金融资产,同时与转入方签订看跌期权合同(即转入方有权将该金融资产返售给企业)或看涨期权合同(即转出方有权回购该金融资产),且根据合同条款判断,该看跌期权或看涨期权为一项重大价外期权(即期权合约的条款设计,使得金融资产的转入方或转出方极小可能会行权)
④  以上均正确
【单选题】 以下不应当被终止确认的金融资产是(  )。
①  企业有条件出售金融资产
②  企业出售金融资产,同时约定按回购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回购
③  企业出售金融资产,同时与转入方签订看跌期权合同(即转入方有权将该金融资产返售给企业)或看涨期权合同(即转出方有权回购该金融资产),且根据合同条款判断,该看跌期权或看涨期权为一项重大价外期权(即期权合约的条款设计,使得金融资产的转入方或转出方极小可能会行权)
④  应收账款保理(如转让给银行)
【多选题】 企业金融资产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①  存货
②  交易性金融资产
③  持有至到期投资
④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多选题】 金融资产的核算模式通常适用于(  )。
①  垃圾焚烧
②  污水处理
③  市政道路
④  河道治理
【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金融资产的有(  )。
①  已出租的厂房
②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③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④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随机题目
【单选题】 ( )中,销售人员与目标顾客之间是“双向信息交流”。
①  直复营销策划
②  传统营销策划
③  现代营销策划
【单选题】 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内部和外部形象。是指公共关系策划的( )内容。
①  树立企业形象
②  建立信息网络
③  处理公共关系
【单选题】 公共关系是企业收集信息、实现反馈以帮助决策的重要渠道。是指公共关系策划中的( )内容。
①  树立企业形象
②  建立信息网络
③  处理公共关系
【单选题】 ( )是通过直接的人际交往进行感情上的联络,为企业广结良缘,建立广泛地社会关系网、以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人际环境和社会环境。
①  交际性公关企划策略
②  服务性公关企划策略
③  社会性公关企划策略
【单选题】 ( )广告策划又叫单项广告策划,即单独对一个或几个广告运作全程进行的策划。
①  宏观
②  微观
③  C.AB 都不正确
【单选题】 ( )是指策划者必须拥有的信息和知识。
①  策划者
②  策划对象
③  策划依据
【单选题】 ( )对营销推广所作的定义是:“刺激消费者或中间商迅速或大量购买某一特定产品的促销手段,包括各种短期的促销工具。”
①  菲利普·科特勒
②  吉姆·罗杰斯
③  马斯洛
【单选题】 SP策划过程包括( )步骤。
①  5个
②  6个
③  3个
【单选题】 ( )既具有广告宣传的功能,又具有实现直接销售的有效手段。
①  营业销售推广方式
②  营业性宣传推广方式
③  营业策划推广方式
【单选题】 ( )又称“刺激→反应”策略。
①  试探性人员推销策略
②  针对性人员推销策略
③  诱导性人员推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