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混合成本的特性表现为()。
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成比例增减
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但不保持严格的比例
不受产量变动的影响
随产量的增加而相应递减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在相关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是( )
①  固定成本
②  单位固定成本
③  半变动成本
④  混合成本
【单选题】 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
①  平均成本
②  固定成本
③  长期成本
④  总成本
【单选题】 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 )。
①  平均成本
②  固定成本
③  长期成本
④  总成本
【单选题】 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
①  平均成本;
②  固定成本;
③  长期成本;
④  总成本。
【单选题】 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 )。
①  平均成本
②  固定成本
③  长期成本
④  总成本
【单选题】 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 ( )。
①  平均成本
②  固定成本
③  长期成本
④  总成本
【判断题】 混合成本,是指除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外的成本,它们因产量变动而变动,并且成正比例关系。(  )
① 
② 
【单选题】 已知产量为500时,平均成本为2元,当产量增加到550时,平均成本等于2.5元。在这一产量变化范围内,边际成本( )。
①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小于平均成本
②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大于平均成本
③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小于平均成本
④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大于平均成本
【单选题】 已知产量为500时,平均成本为2元,当产量增加到550时,平均成本等于2.5元。在这一产量变化范围内,边际成本( )。
①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小于平均成本
②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大于平均成本
③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小于平均成本
④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大于平均成本
【单选题】 已知产量为500件时,平均成本为2元,当产量增加到550件时,平均成本为2.5元。在这一产量变化范围内,边际成本()
①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小于平均成本
②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大于平均成本
③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小于平均成本
④  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大于平均成本
随机题目
【单选题】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①  西方列强对中国不断的侵略
②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③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④  马列主义思想的引进
【单选题】 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 )。
①  确定民主革命纲领
②  讨论党的中心任务
③  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
④  讨论成立国民革命军的问题
【单选题】 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是指( )。
①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②  被反动势力篡夺了革命果实
③  没有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  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会是( )。
①  上海机器工会
②  长辛店工人俱乐部
③  武汉工会
④  长沙工会
【单选题】 国民大革命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 )。
①  促使工农运动蓬勃开展
②  进行了北伐战争
③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④  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单选题】 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 )。
①  戊戌变法时期
②  五四运动时期
③  五卅运动时期
④  一二?九运动时期
【单选题】 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
①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
②  《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③  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④  中华民国建立、五四运动
【单选题】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
①  援助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②  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新的革命道路
③  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④  归还了被沙俄侵吞的中国土地的领土主权
【单选题】 1924—1926年的中国国民党是一个( )。
①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
②  官僚资产阶级的政党
③  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
④  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单选题】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
①  李大钊
②  陈独秀
③  张国焘
④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