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社会诚信是推动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的重要基础性制度。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社会管理源头治理的重要基础是指( )
①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  健全社会规范体系
③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④  完善政府决策机制
【单选题】 社会管理源头治理的重要基础是指( )
①  A.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  B. 健全社会规范体系
③  C.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④  D. 完善政府决策机制
【判断题】 税收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财政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创新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共享、共用信用信息创造了基础性条件。
① 
② 
【单选题】 ___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①  教育
②  科技
③  教育、科技、人才
【多选题】 健全()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①  A.共建
②  B.共治
③  C.共享
④  D.共通
【判断题】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最为重要的部分。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不属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是( )
①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②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③  改革信访工作制度
④  加强人口服务管理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在纯弯梁电测实验中温度补偿片的作用是()。
①  消除环境温度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②  消除环境温度对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干扰
③  消除环境温度对电阻应变仪的影响
④  消除环境温度对预调平衡箱的影响
【单选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  机械振动一定能产生机械波
②  波动方程中的坐标原点一定要设在波源上
③  波动传播的是运动状态和能量
④  振动的速度与波的传播速度大小相等
【单选题】 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振幅为A,周期为T,其运动方程用余弦函数表示。若t=0时, (1)振子在负的最大位移处,则初相为(); (2)振子在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则初相为(); (3)振子在位移为A/2处,且向负方向运动,则初相为()。
①  第一空为p,第二空为-p/2,第三空为p/3
②  第一空为3p,第二空为-3p/2,第三空为p/3
③  第一空为4p,第二空为-3p/2,第三空为p/3
④  第一空为p,第二空为-5p/2,第三空为5p/3
【单选题】 对于理想气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  理想气体的内能可以直接测量的;
②  理想气体处于一定的状态,就有一定的内能;
③  当理想气体的状态改变时,内能一定跟着变化;
④  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与具体过程有关。
【单选题】 有两个倾角不同、高度相同、质量一样的斜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斜面是光滑的,有两个一样的物块分别从这两个斜面的顶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则()
①  物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动量相等
②  物块到达斜面底端时动能相等
③  物块和斜面(以及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④  物块和斜面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
【单选题】 由泊肃叶公式可知,黏滞性液体在圆形管道中流动,当管径变为原来的两倍时,流量为原来的()倍?
①  2
②  4
③  8
④  16
【单选题】 理想气体能达到平衡态的原因是()
①  各处温度相同
②  各处压强相同
③  分子永恒运动并不断相互碰撞
④  各处分子的碰撞次数相同
【单选题】 小明利用最大刻度值标有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其实验步骤如下: a.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5N; c.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cm; d.根据测量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img src=https://nimg.ppkao.com/2019-10/wangjue/2019102114451364265.jpg?sign=dba2c76a33b5cc04e1f621d8b3948120&t=6094fe08 /> 小明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较大,对此小明与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 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 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 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 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的是()
①  ①③④
②  ①④
③  ②③
④  ①②④
【单选题】 若步冷曲线出现平台,此时体系的条件自由度数为()
①  0
②  1
③  2
④  3
【单选题】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①  微观粒子的各种变化规律
②  宏观体系的各种性质
③  宏观系统的平衡性质
④  系统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