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多选)2014年2月,某公司销售商品领用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200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销售收入70000元,增值税额为119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假设不考虑材料成本差异。下列会计分录正确的有()。
借:银行存款 819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7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1900
借:银行存款 819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7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19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20000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2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00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20000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产品,按已收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取得的收入金额,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应交的销项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当月交纳以前期间未交的增值税额,应借:应交税费—已交增值税贷:银行存款。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企业购买用于集体福利的货物,借记相关成本费用或资产科目,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进项税额允许抵扣情况下,企业购进物资,借记“在途物资”或“原材料”等科目,按当月可抵扣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进项税额允许抵扣情况下,企业购进物资,借记“在途物资”或“原材料”,按当月未认证的可抵扣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企业购买的货物转福利后,应借记相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从2016年开始,一般纳税人签发转账支票购买设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收到伙食费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
① 
② 
【单选题】 企业缴纳上月应交未交的增值税时,所做的会计分录是借记“应交税费”账户,“应交税费”账户所属的明细账户是()。
①  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②  未交增值税
③  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④  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判断题】 月份终了,将当月应交未交增值税额从“未交增值税”科目转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广义的在产品不包括()。
①  正在车间加工的在产品
②  已验收入库仍需继续加工的半成品
③  已完工尚待验收入库的产品
④  不可修复的废品
【单选题】 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时,若原材料在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原材料消耗定额第一工序为30千克,第二工序为60千克,则第二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为()。
①  67%
②  22%
③  97%
④  100%
【单选题】 某产品月初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15000元,月末完工产品900件,月末在产品200件,月末在产品完工率50%,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费用。该月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费用为()元。
①  31500
②  3500
③  1750
④  33250
【单选题】 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时,若原材料在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原材料消耗定额第一工序为30千克,第二工序为60千克,则第一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为()。
①  17%
②  33%
③  50%
④  60%
【单选题】 某企业生产产品经过两道工序,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30小时和50小时,每道工序内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为50%,则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为()。
①  31.25%
②  50%
③  68.75%
④  100%
【多选题】 职工工资总额的组成内容主要有()。
①  计时工资
②  辞退福利
③  各种奖金
④  各种津贴
【单选题】 基本生产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应借记()科目。
①  “管理费用”
②  “销售费用”
③  “制造费用”
④  “基本生产成本”
【判断题】 企业各个车间的制造费用应该加以汇总后在整个企业的各产品间统一分配。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应记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的有()。
①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料费用
②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主要材料费用
③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辅助材料费用
④  车间的机物料消耗
【单选题】 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时,“制造费用”科目月末()。
①  余额在借方
②  余额在贷方
③  无余额
④  余额可能借方也可能在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