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多选)在借贷记账法下,“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属于( )类会计科目计算期末余额的公式。
资产类
负债类
所有者权益类
成本类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类、成本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余额计算公式为:( )。
①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②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③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④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判断题】 “应收账款”账户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 )
①  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货方发生额
②  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货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③  期初借方余额+本期货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④  期初贷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货方发生额
【判断题】 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期末余额。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单选)在借贷记账法下,成本类会计科目的期末余额等于( )
①  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②  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③  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④  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单选题】 “应付账款”账户的期初余额为8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为12000元,期末余额为6000元,则该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为(  )
①  10000元
②  4000元
③  2000元
④  14000元
【单选题】 (单选)某资产类科目的本期期初余额为5 600元,本期期末余额为5 700元,本期的减少额为800元。该科目本期增加额为( )元
①  700.0
②  900.0
③  1600.0
④  12100.0
【单选题】 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 )
①  借方
②  增加方
③  贷方
④  减少方
【单选题】 (单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 )
①  借方
②  借方或贷方
③  贷方
④  无余额
随机题目
【多选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七条路线包括()。
①  A.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②  B.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③  C.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④  D.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多选题】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包含( )。
①  A.社区卫生服务
②  B.数字医院
③  C.公共卫生<br/>
④  D.信息安全
【多选题】 近20多年以来,我国的环保技术快速完善,从过去主要应对( )的“三废”治理,到近年来的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资源化,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生态农业技术普及,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等,都表明我国的环保技术正在步入世界前列。
①  A.废气
②  B.废水
③  C.废渣
④  D.废油
【单选题】 ()警示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环境保护” 开始引起我国领导人的警觉。
①  A.《人类环境宣言》
②  B.《防治荒漠化公约》
③  C.《寂静的春天》
④  D.《中国21世纪议程》
【判断题】 在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上,从修复周期较短的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修复发展基于物理化学与生物修复结合、以及基于长期监测的自然生态修复,单一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已发展为融合的多学科复合修复技术。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我国大气污染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控制,问题在于结构调整的路径不清楚。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我国在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中,划分的禁止开发的主功能区域有()。
①  A.自然保护区
②  B.国家公园
③  C.湿地公园
④  D.饮用水水源地
【多选题】 我国自然灾害防治存在的短板包括()。
①  A.认识的不足
②  B.法规标准的不足
③  C.规划的不足
④  D.协调机制的不足
【多选题】 影响大气能见度的因素有()。
①  A.吸湿性(空气湿度)
②  B.颗粒物粒径分布
③  C.颗粒物成分
④  D.颗粒物的形貌
【单选题】 联合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防止荒漠化会议,95个国家的代表及国际组织与会,我国参会并签署了( ),生态保护开始引起我国政府的重视。
①  A.《关于加强全国环境监测工作意见》
②  B.《自然保护区暂行条例》
③  C.《防治荒漠化公约》
④  D.《人类环境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