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下列关于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在没有输入本月工作量之前,不能计提折旧
资产的使用部门必须是明细部门,折旧分配部门也必须分配到明细部门
若自定义的折旧方法月折旧率或月折旧额出现负数,系统仍旧自动计提折旧
在折旧分配表中,不仅有本月折旧额,还有各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本月应计提折旧额=上月计提折旧额+本月增加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额-本月减少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额。()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下列关于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在没有输入本月工作量之前,不能计提折旧
②  资产的使用部门必须是明细部门,折旧分配部门也必须分配到明细部门
③  若自定义的折旧方法月折旧率或月折旧额出现负数,系统仍旧自动计提折旧
④  在折旧分配表中,不仅有本月折旧额,还有各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单选题】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中车间设备折旧5000元,管理部门设备折旧3000元,该业务的会计处理是( )
①  借:累计折旧 8000      贷:制造费用        5000    管理费用 3000 
②  借:生产成本       5000    管理费用 3000       贷:累计折旧 8000
③  借:制造费用        5000    管理费用 3000       贷:累计折旧 8000
④  借:管理费用        8000    贷:累计折旧 8000
【单选题】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中车间设备折旧5000元,管理部门设备折旧3000元,该业务的会计处理是( )
①  借:累计折旧 8000      贷:制造费用        5000    管理费用 3000 
②  借:生产成本       5000    管理费用 3000       贷:累计折旧 8000
③  借:制造费用        5000    管理费用 3000       贷:累计折旧 8000
④  借:管理费用        8000    贷:累计折旧 8000
【多选题】 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55000元,其中车间折旧40000元,行政管理部门折旧15000元。则该业务分录为( )
①  借记“管理费用”15 000元
②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55 000元
③  贷记“累计折旧”55 000元
④  借记“制造费用”40 000元
【单选题】 下列关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并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前的损益
②  当月增加的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
③  当月增加的资产从当月起计提折旧
④  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然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判断题】 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计提折旧后又改变了某一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必须重新计提折旧,否则无法结账。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计提折旧。(  )
① 
② 
【单选题】 下列固定资产不能计提折旧的是(  )。
①  已计价入账的土地
②  大修理期间的固定资产
③  季节性停产的固定资产
④  未使用的固定资产
随机题目
【单选题】 社会形态是
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②  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的统一
③  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④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单选题】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①  劳动者
②  劳动资料
③  劳动对象
④  生产工具
【单选题】 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①  政治思想
②  意识形态
③  国家政权
④  军队
【单选题】 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①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②  产品分配关系
③  生产工具的水平
④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单选题】 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变化根源于
①  经济基础
②  社会关系
③  上层建筑
④  生产力
【单选题】 社会革命的根源在于
①  人口太多和贫穷落后
②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③  人民群众的觉醒
④  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
【单选题】 社会生产方式是
①  生产和消费的统一
②  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统一
③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④  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统一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生产力基本要素的是
①  劳动资料
②  劳动对象
③  劳动者
④  科学技术
【单选题】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
①  直接动力
②  根本动力之一
③  根本动力
④  重要动力
【单选题】 上层建筑的反作用的后果取决于
①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②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③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④  社会生产力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