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的三大战略决战是( )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多选题】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的三大战略决战是( )。
①  辽沈战役
②  淮海战役
③  平津战役
④  渡江战役
【单选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8年9月12日发起的重大战役是()
①  平津战役
②  淮海战役
③  .辽沈战役
④  渡江战役
【判断题】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① 
② 
【单选题】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 )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人。
①  济南、平津、淮海
②  辽沈、淮海、平津
③  辽沈、渡江、平津
④  广州、武汉、大别山
【单选题】 1948 年 9 月 12 日至 1949 年 1 月 31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 )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 154 万人。
①  辽沈、淮海、平津
②  济南、平津、淮海
③  辽沈、渡江、平津
【单选题】 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的基础。三大战役指的是( )。①辽沈战役 ②渡江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
①  ①③④
②  ①②④
③  ①②③
④  ②③④
【判断题】 1949 年 4 月 21 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1948年秋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是()。
①  A.辽沈战役
②  B.平津战役
③  C.渡江战役
④  D.淮海战役
【单选题】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是( )。
①  辽沈、淮海、渡江战役
②  上党、淮海、渡江战役
③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单选题】 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于 1949 年 4 月 23 日占领( ), 宣告延续 22 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①  北平
②  上海
③  南京
随机题目
【判断题】 15. 中药颗粒剂水分含量不得超过9.0%。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6. 散剂处方中含有液体药物时,可以用其他固体组分吸收液体药物后混匀来制备。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3.下列有关散剂正确的说法是
①  制备散剂时应该将能出现低共熔现象的组分除去
②  当组分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应该采用等量递法混合法
③  散剂是一种剂型,也可以作为其他固体制剂的中间物
④  散剂中的药物会因粉碎而使其吸湿性增强
⑤  组分密度相差悬殊时,应先放密度小者再放密度大者
【多选题】 18. 下列属于胶囊剂质量检查项目的是
①  水分
②  崩解时限
③  外观
④  重量差异
⑤  溶出度
【多选题】 28. 片剂制备时产生松片的原因
①  物料的弹性复原率大
②  压力太大
③  粘合剂使用不当
④  物料受压的时间不够
⑤  润滑剂用量不够
【多选题】 29. 造成片剂裂片的因素有
①  压片时车速过快
②  药物失去过多结晶水
③  制粒时加粘合剂过多
④  细粉过多
⑤  颗粒中油脂类成分过多
【单选题】 17.关于胶囊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①  可掩盖药物不良苦味与臭味
②  与丸剂、片剂比在胃内融化速度慢
③  能提高药物稳定性
④  弥补其他剂型的不足
⑤  可定时、定位释药
【单选题】 38. 包糖衣时,包隔离层的目的是
①  为了形成一层不透水的屏障,防止糖浆中的水分侵入片芯
②  为了消除片剂的棱角
③  使其表面光滑平整、细腻坚实
④  为了片剂的美观和便于识别
⑤  为了增加片剂的光泽和表面的疏水性
【单选题】 29. 下列物质中属于片剂制备过程中常用的粘合剂是
①  氯仿
② 
③  乙醇
④  淀粉浆
⑤  有色糖浆
【判断题】 3. 散剂与颗粒剂均属于固体制剂,散剂较颗粒剂稳定。
①  正确
②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