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  )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
90.0
183.0
210.0
365.0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无论其是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于中国境内居住满183天,均应视为居民纳税人。(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其月工资薪金所得超过( )元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①  1300
②  2400
③  4800
④  5000
【多选题】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居民纳税人的有(  )。
①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
②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在我国境内居住的个人
③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
④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183天的个人
【多选题】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包括( )。
①  个体工商户
②  合伙企业合伙人
③  有限责任公司
④  在中国境内有所得的外籍个人
【单选题】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居民纳税人的有(  )。
①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
②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在我国境内居住的个人
③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
④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365天的个人
【多选题】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依据的标准是( ?????)。
①  境内有无住所?
②  境内工作时间?
③  取得收入的工作地?
④  境内居住时间
【单选题】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在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其纳税地点选择是(  )。
①  纳税人户籍所在地
②  纳税人选择一地申报纳税
③  收入来源地
④  税务部门指定地点
【多选题】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情形中,纳税人应当按照规定办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的有( )。
①  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
②  在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综合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去专项扣除的余额超过6万元
③  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
④  取得应纳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
【单选题】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自行申报纳税时在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应纳税所得的,其纳税地点的选择是( )。
①  纳税人户籍所在地
②  收入来源地
③  纳税人选择一地申报纳税
④  税务局指定地点
【单选题】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自行申报纳税时在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应纳税所得的,其纳税地点的选择是( )。
①  纳税人户籍所在地
②  收入来源地
③  纳税人选择一地申报纳税
④  税务局指定地点
随机题目
【单选题】 一场又一场反侵略战争始无法转化到()层面,最终决定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
①  王朝战争
②  民族战争
③  家族战争
④  权力战争
【单选题】 中国革命获得力量源泉的生命线是()。
①  政治工作
②  革命理论
③  群众路线
④  无私奉献
【单选题】 周易精神中的()是中华民族精神最基本、最根本的精神。
①  修齐治平、内圣外王
②  道法自然、上善若水
③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④  百折不挠、以柔克刚
【单选题】 本课程指出,()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
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  民族精神
③  时代精神
④  爱国主义
【单选题】 根据本课程,长征前后处理党内斗争的两个典型是指遵义会议和()。
①  政治路线的选择问题
②  国共两党领导权的斗争
③  战略方向的调整问题
④  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
【单选题】 根据本课程,多元利益关系复杂性的特点不包括()。
①  分享改革成果的迫切性更强烈
②  权力与利益的结合
③  客观依存度与心理认同度逆向发展
④  代际流动较快
【单选题】 ()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前提。
①  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
②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公平问题
③  倡导和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④  制定和实施健康有序的法律体系
【单选题】 政治建军,从()再出发。
①  南湖
②  瑞金
③  古田
④  井岗
【单选题】 8.根据本课程,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道路才是中国富强的正确道路。
①  改革开放
②  资本主义
③  社会主义
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单选题】 根据本课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特征,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