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是()
牙尖交错位
正中位
下颌姿势位
后退接触位
前伸位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下颌姿势位的生理意义是()
①  升降下颌骨肌的张力平衡所产生,可使咀嚼肌得到充分休息
②  升降下颌骨肌不收缩,可使咀嚼肌得到充分休息
③  形成一定的间隙,可使舌位于此间隙内
④  便于下颌处于正中关系
⑤  便于下颌由正中关系自如的运动到非正中关系
【单选题】 下颌姿势位属于()
①  肌位
②  牙位
③  韧带位
④  肌位与牙位
⑤  牙位与韧带位
【单选题】 关于后退接触位不正确的说法是()
①  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向后下移动约1mm
②  所有人共有
③  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
④  髁突位于其下颌窝的最后位置
⑤  为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
【单选题】 关于下颌姿势位不正确的说法是()
①  是下颌的休息位
②  稳定而可重复
③  当人端坐或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上下颌牙不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
④  上下切牙之间可有1~3mm的间隙
⑤  此时升颌肌无电位活动
【单选题】 正中颌位是指
①  韧带位
②  下颌后退位
③  牙尖交错位
④  直立姿势位
⑤  前伸颌位
【单选题】 根据卧位的姿势,可将卧位分为()等。
①  以上都是
②  俯卧位、半坐卧位
③  截石位、膝胸位
④  仰卧位、侧卧位
【单选题】 关于牙尖交错位,不正确的说法是()
①  是以牙尖交错牙合为前提
②  是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
③  随牙尖交错牙合变化而变化
④  它又称为肌位
⑤  用英文缩写为ICP
【单选题】 下颌下腺造影侧位片影像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①  主导管长5~7cm,管径2~4mm,由前上向后下行走
②  主导管呈直线形、弧形
③  主导管走行到下颌角前呈直角向下弯曲
④  下颌下腺分支导管较多,且较短而粗
【单选题】 欲观察颞下颌关节间隙变化,应选择何种片位
①  髁突经咽侧位片
②  曲面体层片
③  许勒位片
④  头颅侧位
【单选题】 3种可重复的基本颌位是()
①  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
②  牙尖交错位、肌位、下颌姿势位
③  牙尖交错位、牙位、后退接触位
④  牙尖交错位、牙位、肌位
⑤  后退接触位、牙位、肌位
随机题目
【单选题】 高效液相色谱中利用正相液液色谱柱上分离一非极性化合物,哪种洗脱剂使其tR最小
①  四氢呋喃
②  石油醚
③  乙醇
④  甲醇
【单选题】 固定相老化的目的是
①  除去表面吸附的水分
②  除去固定相中的粉状物质
③  除去固定相中残余的溶剂及其它挥发性物质
④  提高分离效能
【单选题】 分离NO2-和NO3-,可以采用下列哪种类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①  分子排阻色谱法
②  手性色谱法
③  吸附色谱法
④  离子色谱法
【单选题】 选择吸附色谱柱时,柱的长度与直径比一般为
①  (5~10):1
②  (20~30):1
③  (1~10):1
④  (10~20):1
【单选题】 采用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分析酸类或带负电荷物质,可以选用的离子对试剂为
①  正戊烷基磺酸钠
②  十六烷基三甲基季铵盐
③  正己烷基磺酸钠
④  十二烷基磺酸钠
【单选题】 纸色谱分离机制是利用液体固定相对不同组分的哪种能力差异而实现分离
①  吸附
②  分配
③  交换
④  渗透
【单选题】 摩尔吸光系数的表示符号是
①  E
②  λ
③  A
④  ε
【单选题】 分光光度法中,摩尔吸光系数( )有关
①  液层的厚度
②  光的强度
③  溶液的浓度
④  溶质的性质
【单选题】 有甲、乙两个不同浓度的同一有色物质的溶液,用同一厚度的比色皿,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分别为:甲∶乙=0.20∶0.30。若甲的浓度为4.0×10-4mol/L,则乙的浓度为
①  8.0×10-4mol/L
②  2.0×10-4mol/L
③  1.0×10-4mol/L
④  6.0×10-4mol/L
【判断题】 吸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与吸光物质浓度有关。
①  正确
②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