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下列关于正常心电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P波代表两心房去极
QRS波代表两心室去极
QRS三个波可见于心电图各个导联
PR间期延长说明房室传导阻滞
ST段表明心室各部分之间没有电位差存在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患者心电图显示:P-R间期逐渐延长,R-R间期逐渐缩短,直到P波后QRS波群脱落,QRS波群形态正常,长的P-P间期短于两个短P-P间期之和,诊断为
①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②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③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④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⑤  室内传导阻滞
【单选题】 代表心室除极波电位变化的是
①  P波
②  T波
③  P-R间期
④  U波
⑤  QRS波
【单选题】 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规律,频率75bpm,QRS波群形态正常,室率缓慢而规则(45bpm),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其诊断为
①  I度房室传导阻滞
②  II度房室传导阻滞
③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④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⑤  大致正常心电图
【单选题】 心室复极波为
①  P波
②  QRS波群
③  T波
④  U波
⑤  QT间期
【单选题】 目测法测心电轴时,I导联QRS波主波向下,III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初步判定心电轴( )
①  左偏
②  右偏
③  正常
④  先左偏后右偏
⑤  先右偏后左偏
【单选题】 患者心电图显示: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时限>0.12s,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主波的方向相反,提前的QRS波群前无相关的P波,代偿间歇完全。诊断为
①  房性早搏
②  室性早搏
③  交界性早搏
④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⑤  房内传导阻滞
【单选题】 12.王某,男,20岁,学生。自诉心慌。心电图:提前出现QRS波群,时限0.14秒,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其前无相关P波。该病人的心电图诊断为
①  房性期前收缩
②  室性期前收缩
③  房性心动过速
④  预激综合征
⑤  心房颤动
【单选题】 正常心电图在以下哪一个导联P波是倒置的
①  Ⅰ导联
②  Ⅱ导联
③  avR导联
④  avF导联
⑤  V3~V6导联
【单选题】 关于第三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叙述有误的是
①  心房与心室激动无关,P与QRS波无关
②  P,QRS波各有节律,心房率<心室率
③  心室率常在30~50次/分
④  QRS形态取决于其起搏节律点的位置,若在束枝分叉以上则QRS与正常相同,心室率在40次/分以上
⑤  若在分叉以下则QRS波宽大畸形,心室率40次/分以下且不稳定
【单选题】 下列关于心电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①  P波代表两心房去极化
②  P-R间期表示心室去极化到复极化的时间
③  T波反映两心室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④  QRS波群代表两心室去极化
⑤  S-T段表明心室各部分之间没有电位差存在
随机题目
【单选题】 ()是当前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①  A.依靠劳动力
②  B.依靠计算机
③  C.人机协同
【单选题】 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下滑()。
①  A.6.5%
②  B.6.6%
③  C.6.7%
④  D.6.8%
【多选题】 以下全会名称与主要议题对应不正确的是( )。
①  A.三中全会——党的主要人事安排
②  B.四中全会——一般审议国民经济规划问题
③  C.五中全会——主题不固定
④  D.七中全会——一般为下一届党代会做准备
【多选题】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及着力点包括()。
①  A.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②  B.维护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和自调节能力;启动“水文革命”,强化开源节流
③  C.强力推进荒漠化治理;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④  D.传承创新生态文化
【多选题】 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
①  A.生态环保属性和扶贫惠民价值未充分体现
②  B.生物质非电领域应用优先准入保障不足
③  C.生物质非电领域应用经济激励措施不足
④  D.生物质能产业标准和监管体系有待加强
⑤  E.生物质能资源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多选题】 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原因有()。
①  A.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
②  B.是保护治理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③  C.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④  D.是保障国家系统安全的必然选择
⑤  E.是提升国家形象地位的必然选择
【判断题】 内蒙古地域狭长、人烟稀少,集聚发展很重要。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方式。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目前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是()。
①  A.中国
②  B.美国
③  C.日本
④  D.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