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为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
30日
60日
90日
半年
1年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人可以在知道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①  90日
②  60日
③  30日
④  15日
【单选题】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7日内,向被申请人发出答复通知书,并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答复通知书之日起( )内,提出书面答复。
①  15日
②  5日
③  10日
④  20日
【单选题】 档案行政复议机关通过对复议案件审查,应当在受理档案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①  A30日
②  B60日
③  C90日
④  D120日
【判断题】 被申请人不在行政复议法规定的10日内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行政复议机关应该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一定时间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该时间为( )。
①  30日
②  45日
③  60日
④  90日
【判断题】 行政复议的标的主要是抽象行政行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申请人对下列( )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①  确认征税对象
②  加收滞纳金行为
③  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为
④  不依法确认纳税担保行为
【多选题】 申请人对下列( )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①  确认征税对象
②  加收滞纳金行为
③  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为
④  不依法确认纳税担保行为
【多选题】 申请人对下列( )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①  A、确认征税对象
②  B、加收滞纳金行为
③  C、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为
④  D、不依法确认纳税担保行为
随机题目
【单选题】 使用截词符构造下列要求的检索表达式,请写出能够查出倒数第二字符为e的所有单词相应的检索词表达式为()
①  *e*
②  ?e*
③  ?e?
④  *e?
【单选题】 若想climate change 和air pollution同时出现在检索结果中且相隔不超过N个字,应使用的逻辑运算符是()
①  逻辑或
②  逻辑与
③  逻辑非
④  位置算符
【单选题】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中最常规,最普遍的方式是
①  浏览
②  利用目录型检索工具
③  利用索引型检索工具
④  电子邮件预定
【单选题】 PubMed的收录范围及来源中以下哪项为PubMed的主体内容?()
①  MEDLINE
②  in-process citations
③  publisher-supplied citations
④  OLDMEDLINE
【单选题】 在CBM中检索“高血压的并发症”方面的核心期刊文献,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①  主题检索,选择主题词“ 高血压”,选择副主题词“并发症”,执行检索
②  基本检索,输入“高血压的并发症”,执行检索
③  主题检索,选择主题词“高血压”,选择副主题词“并发症”,检索结果界面,限定条件设置文献类型为综述
④  主题检索,选择主题词“高血压”,选择副主题词“并发症”,检索结果界面,限定条件设置文献类型为核心期刊
【单选题】 若想让produce、product、production、productivity出现在检索结果中,应使用的逻辑运算符是()
①  逻辑或
②  逻辑与
③  逻辑非
④  截词符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
①  对立统一规律
②  量变质变规律
③  否定之否定规律
④  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
【单选题】 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①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②  对人们有相同的效用
③  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④  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单选题】 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
①  工人用于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②  工人用于创造新产品使用价值的时间
③  工人用于补偿劳动力自身价值的时间
④  工人用于创造新产品全部价值的时间
【单选题】 9.When the class was over, everyone made__________the dining room.
①  to
②  at
③  for
④  i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