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疼痛的主要区别()
心肌梗死疼痛程度重,持续30分钟以上
心绞痛疼痛重,持续30分钟以上
疼痛的部位不同
疼痛的性质不同
诱因不同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冠心病心绞痛与心肌梗死时胸痛的主要鉴别点是()
①  疼痛的持续时间及对活服硝酸甘油的反应不同
②  疼痛的部位不同
③  疼痛性质不同
④  疼痛的放射部位不同
⑤  疼痛时是否伴发恶心
【单选题】 患者,女,66岁。突发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同时伴有左前臂、左肩的疼痛。诊断为心肌梗死。患者左肩的疼痛属于( )。
①  内脏疼痛
②  躯体疼痛
③  神经性疼痛
④  牵涉性疼痛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符合心绞痛的疼痛特点
①  阵发性胸骨后疼痛
②  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发作
③  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
④  持续时间长,像针刺刀扎样痛
⑤  持续数分钟,为压榨性疼痛
【单选题】 心电图对区别心肌梗死和变异型心绞痛最有意义的改变是
①  频发室性早搏
②  ST段抬高
③  T波异常高耸
④  病理性Q波
⑤  QRS波群低电压
【单选题】 急性心肌梗死()
①  心率>100次/分
②  心率<100次/分
③  心率>160-220次/分
④  心率>140-180次/分
⑤  心率>110-160次/分
【单选题】 心肌梗死分型叙述有误的是
①  根据初始18导联心电图可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抬高两大类
②  根据血清标记物的阳性及心电图动态变化ST段抬高者又可分为:Q波心肌梗死和非Q波心肌梗死
③  根据梗死灶占心室壁的厚度将心肌梗死分为两型:区域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④  非ST段抬高者也可分为:Q波心肌梗死及非Q波心肌梗死
⑤  按病变发展过程,心肌梗死可分为:急性期、发展期、衍变期(恢复期)和陈旧性
【单选题】 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休克不同于急性心包填塞引起的休克,前者主要是:
①  高周围血管阻力及低心排血量
②  低周围血管阻力及低心排血量
③  心肌收缩力减退引起“泵作用”减退
④  心室舒张期充盈不足
⑤  中心静脉压增高
【单选题】 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的时间为急性心肌梗死后
①  头24小时内
②  1~3天
③  4~7天
④  2周以内
⑤  1个月以内
【单选题】 心肌梗死最常发生的部位为( )
①  左心室侧壁
②  左心室前壁
③  左心室后壁
④  右心室前壁
⑤  室间隔后1/3
【单选题】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缓解后出现四肢厥冷、脉快细弱、血压仍然下降、尿少或无尿表现时,应考虑发生了
①  肺部感染
②  低血压
③  心源性休克
④  心力衰竭
⑤  心律失常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①  马斯洛
②  赫兹伯格
③  麦克利兰
④  波特
【多选题】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
①  心理学
②  社会学
③  人类学
④  政治学
⑤  生物学
【多选题】 气质差异主要应用于:()。
①  人机关系
②  人际关系
③  思想教育
④  人员选拔
⑤  行为预测
【多选题】 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哪几种?()。
①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②  弗罗姆的期望理论
③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④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⑤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多选题】 社会知觉主要包括:()。
①  对人知觉
②  人际知觉
③  角色知觉
④  因果关系知觉
⑤  自我知觉
【多选题】 气质差异的应用应遵循的原则是:()。
①  气质绝对原则
②  气质互补原则
③  气质合理安排原则
④  气质发展原则
⑤  阈值原则
【判断题】 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观映象的过程。()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在不同学科的接合部或边缘地带,很难产生新的学科。()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以下做法中,属于消退强化方法的有()。
①  员工出现失误时,给以记过处分
②  对爱打小报告者采取冷漠态度,使之因自讨没趣而放弃这种不良行为
③  员工表现出色时,给他发奖金
④  对请客送礼者,关门拒之
⑤  对喜欢奉承拍马屁者,冷脸相待
【单选题】 CIS策划开始于()
①  A.MIS
②  BIS
③  VIS
④  企业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