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结核病的主要社会传染源是( )
排菌的病人
所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
肺内有空洞性病变的患者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
对抗结核化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控制肺结核病流行的主要措施是发现并治愈肺结核患者。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肺结核病人的症状()。
①  A.倦怠、乏力
②  B.低热
③  C.打喷嚏
④  D.夜间盗汗、食欲减退
⑤  E.胸痛
【单选题】 为控制肺结核病的传染源,最关键的措施是
①  出生后开始定期接种卡介苗
②  彻底治愈痰菌阳性病人
③  消毒、隔离
④  给易感者及接触肺结核者预防用药
【单选题】 具有重要传染性的肺结核病是
①  浸润型肺结核
②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③  结核球
④  结核性胸膜炎
【单选题】 肺结核病人的管理重点是( )
①  督导病人复查
②  督导病人休息
③  督导化疗
④  指导病人消毒
⑤  定期随访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是肺结核病人的典型症状
①  低热
②  盗汗
③  乏力
④  消瘦
⑤  咳嗽
【单选题】 不符合继发性肺结核病变特点的是
①  病变多从肺尖部开始
②  常为新旧病变交杂
③  主要通过淋巴道蔓延
④  全身粟粒性结核病极少见
⑤  以增生性病变为主
【单选题】 原发性肺结核病最常见的结局是( )
①  痊愈
②  扩散为肺外结核
③  沿支气管播散形成干酪样肺炎
④  转为继发性肺结核
⑤  全肺内播散形成粟粒性结核
【单选题】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
①  小片状或斑点状阴影,可融合和形成空洞
②  大小、密度和分布三不均匀的粟粒状结节影
③  肺内病变为渗出、干酪样坏死、液化、空洞、支气管播散
④  大小、密度和分布三均匀的粟粒状结节影
⑤  双侧或单侧出现纤维厚壁空洞和广泛的纤维增生
【单选题】 下列关于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  多发生于儿童
②  肺门淋巴结常有明显结核病变
③  病变易通过血道播散
④  病变多开始于肺中叶
⑤  肺内未愈合的病变易沿支气管播散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
①  限制
②  征用
③  没收
④  赎买
【单选题】 1953 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 “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①  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  社会主义现代化
③  农业合作化
④  农业机械化
【单选题】 在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军队不断发动对解放区的进攻。这说明国民党( )
①  内战是真,和谈是假
②  企图以军事优势争取谈判优势
③  根本不把中国共产党放在眼里
④  军队纪律败坏,根本不服从调遣
【单选题】 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 )
①  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②  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③  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④  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单选题】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
①  推翻了封建帝制
②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④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单选题】 在抗日战争中,中共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主要目的是( )
①  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
②  回击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
③  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  战胜解放区的严重困难局面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最初地点是
①  北京
②  广州
③  嘉兴
④  上海
【判断题】 社会主义与改良主义之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中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论战之一。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①  正确
②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