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
萨拉热窝事件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三国同盟形成
凡尔登战役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①  1918年10月
②  1918年11月
③  1919年10月
④  1919年11月
【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 )。
①  世界贸易组织和欧盟
②  国际联盟与联合国
③  同盟国和轴心国
④  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战线交战双方为( )。
①  德意—法
②  英法—俄
③  英法—德
④  德意—英
【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不属于协约国的国家是( )。
①  德国
②  英国
③  法国
④  俄国
【判断题】 导弹、核弹等尖端武器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中国加入同盟国阵营参战。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
①  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
②  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
③  使美国成为世纪霸主
④  结束了欧洲的对外殖民
【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殖民主义有直接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存在这个问题。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引起了不少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怀疑与反思。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战争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所以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回顾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
①  自卫战争
②  民族独立战争
③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④  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随机题目
【单选题】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  )。
①  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②  投资性房地产摊余金额
③  投资性房地产的变动损益
④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单选题】 甲公司于2011年4月20日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行政管理部门使用,该房地产2010年末的公允价值为3 000万元,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为3 06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20年,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60万元,则该项资产2011年度应计提的折旧额是(  )万元。
①  98
②  100
③  110.25
④  112.5
【单选题】 企业将自用的房屋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转换日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确认为(  )。
①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②  营业外收入
③  其他业务收入
④  其他综合收益
【单选题】 甲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2011年4月25日,甲公司将一项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固定资产。转换时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为240万元,已提折旧40万元,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为20万元。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150万元。转换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
①  200
②  150
③  180
④  240
【单选题】 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时,不考虑所得税影响,则转换时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入(  )。
①  资本公积
②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③  留存收益
④  投资收益
【单选题】 企业出售、转让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将所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的收入计入(  )。
①  其他业务收入
②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③  营业外收入
④  投资收益
【单选题】 大华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2010年3月10日将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自行建造的办公楼对外出租,该办公楼建造成本为3 7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30年,预计净残值为100万元.在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10年该办公楼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万元。
①  90
②  120
③  0
④  100
【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有(  )。
①  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准备出售的商品房
②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后再转租的建筑物
③  计划用于出租但尚未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④  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多选题】 下列各项关于投资性房地产后续支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①  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记入“投资性房地产——在建”科目
②  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应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③  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记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④  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成本模式下和公允价值模式下的处理相同
【多选题】 下列有关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①  不同企业可以分别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
②  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
③  同一企业可以分别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④  同一企业不得同时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