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目前,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正确理解是( )。①没有利益的共同体就难以有命运的共同体②强调的是合作而非斗争、融合而非分歧③没有命运的共同体就难以有利益的共同体④强调的是宽容而非狭隘、零和而非博弈
③④
①②
①③
②④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多选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_____。
①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②  不断完善外交布局,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我们要全面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不断完善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③  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我们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④  推动国际社会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努力。
【单选题】 稳定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安理会决议。
①  阿富汗
②  苏丹
③  利比亚
④  非洲
【单选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提出的。
【多选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背景:( )
①  人类面临共同的发展机遇,是个命运共体
②  人类面临共同的挑战,民族国家无法单独解决
③  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④  反对逆全球化的需要
【单选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哪个国家提出的?
①  中国
②  美国
③  俄罗斯
④  德国
【单选题】 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间(?)。
①  2012年12月
②  2013年3月
③  2014年6月
④  2016年9月
【单选题】 中国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是在()。
①  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②  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
③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
④  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
【判断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治理共同体都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形成的跟自己利益相关、命运息息相关的一些社会架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认同,是对56个民族同呼吸、共患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认同。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认同,是对56个民族同呼吸、共患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认同().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 )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脱离的最大国情。
①  中国共产党领导
②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  密切联系群众
【单选题】 ()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①  社会
②  学校
③  家庭
【单选题】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 )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①  确保
②  塑造
③  打造
【单选题】 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 )
①  政治领导
②  思想建设
③  组织路线
【单选题】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 )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①  技术创新
②  科技自立自强
③  科技创新
【单选题】 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大攻坚战之一。
① 
② 
③ 
【单选题】 按照“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将在( )完成第一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①  2021年
②  2050年
③  2035年
【单选题】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 ),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①  美丽中国
②  航天强国
③  数字中国
【单选题】 (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
①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③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单选题】 2018年9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素质教育提出20多年了,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的看各地区成效不够平衡。说到底,是( )的要求没有完全落实到体制机制上,教育的指挥棒在中小学实际上是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在高校主要是科研论文,关于德育、素质教育的应有地位和科学评价体系没有真正确立起来。
①  素质教育
②  立德树人
③  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