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任何组织和个人进行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
①  3月15日
②  4月15日
③  5月15日
④  6月15日
【单选题】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描述错误的是()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法律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网、化解网络风险的法律重器,是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
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旨在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
【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组织、个人需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统计调查活动的,应当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涉外统计调查资格的机构进行。
【判断题】 201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
①  适用《海洋环境保护法》
②  不适用《海洋环境保护法》
③  可以适用《海洋环境保护法》
④  当事人选择
【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
①  首长负责制原则
②  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  分工协作制原则
④  议行合一制原则
【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审计机关是( )。
①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②  审计署
③  会计师事务所
④  内部审计机构
【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 )。
①  宪法制度
②  国家元首制度
③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 )。
①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  宪法制度
④  国家行政制度
【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 ).
①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  宪法制度
④  国家行政制度
随机题目
【多选题】 在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中,主要灾害监测手段与方法包括()。
①  A.遥感监测
②  B.地面监测
③  C.群测群防
④  D.舆情监测
【多选题】 气候变化导致我国自然生态系统风险增加的因素包括()。
①  A.冻土变化导致长江、黄河源区以及内陆河山区生态系统退化
②  B.草地退化加剧
③  C.内陆湿地面积萎缩,功能下降
④  D.影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多样性、栖息地以及生态系统及景观多样性
【多选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一懂两爱”是指()。
①  A.懂农业
②  B.爱农村
③  C.懂农事
④  D.爱农民
【多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全面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①  A.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
②  B.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
③  C.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④  D.从减少灾害损失向杜绝灾害风险转变
【单选题】 “生物多样性国际日”为每年的()。
①  A.12月29日
②  B.11月22日
③  C.8月29日
④  D.5月22日
【单选题】 近50多年,我国降水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  A.西部地区降水约增加15%—50%
②  B.东部地区频繁出现“南涝北旱”
③  C.华南地区降水约减少5%—10%
④  D.华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约减少10%—30%。
【单选题】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
①  A.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
②  B.物资需求平衡问题
③  C.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④  D.公共治安问题
【判断题】 创新创业始于技术、成于资本。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内蒙古地区应尽快改变过多依赖第一产业的传统经济模式,尽快打通“一二三产”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十四五”规划《建议》总论部分主要阐述()。
①  A.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
②  B.我国发展的环境
③  C.2035年远景目标
④  D.“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