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按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建筑,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遭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应(??)。
不致倒塌
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不致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按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建筑,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遭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应()。
①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②  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③  不致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④  不致倒塌
【单选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基本抗震设防目标设计的建筑,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影响时,建筑物应处于下列何种状态(??)。
①  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②  严重损坏,需大修后方可继续使用
③  不受损坏
④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单选题】 某建筑物,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小震不坏”的设防目标是指下列哪一条?()
①  当遭遇低于7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经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②  当遭遇低于7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③  当遭受7度的地震影响时,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④  当遭遇低于7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判断题】 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计算地震作用,同时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使用范围是()
①  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②  抗震设防烈度为7~9度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③  抗震设防震级为6~9级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④  抗震设防震级为7~9级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判断题】 地震烈度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称为( )。
①  地震烈度
②  场地烈度
③  基本烈度
④  设防烈度
【单选题】 ( )指设备某些零件已损坏,需要更换或修理才能恢复使用。
①  磨损性故障
②  间接性故障
③  永久性故障
【单选题】 建筑物一般窗台高度为( )
①  900~1000mm
②  1100mm
③  1200mm
④  600mm
【单选题】 某地区设防烈度为7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
①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8度考虑
②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7度考虑
③  地震作用按8度确定,抗震措施按7度采用
④  地震作用按7度确定,抗震措施按8度采用
随机题目
【判断题】 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下列关于“意义”的定义表述正确的是
①  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和社会的认识
②  意义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
③  意义是人类以符号的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④  意义就是符号本身
【单选题】 音乐和舞蹈属于下列哪种符号?
①  语言符号
②  体态符号
③  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号
④  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
【判断题】 人类传播活动中,语言符号最能帮助人们互相理解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一切传播活动都需要运用符号。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后工业文明时代人们的消费更倾向于满足
①  物质需要
②  生存需要
③  基本需要
④  符号化需要
【单选题】 “摇尾巴,汪汪叫,在树干下小便”是“狗”这一文字符号的:
①  能指
②  所指
③  象征
④  意义
【判断题】 20世纪初美国社会学家G·H·米德创立。60年代布鲁默,特纳等进一步发展象征性互动理论。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象征符不一定是人工符号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一种对象可以用多种象征符表示,而一种象征符也可以表达多种事物。
①  正确
②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