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关于《大学》,下列表述正确的项是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后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明明德,第一个“明”是使动用法,即使“明德”得到彰明,也就是弘扬的意思。
亲民,应该是新民的意思,也就是要让天下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止于至善,意思是修身到一定程度就应停下来思考。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的教育指导思想。“八条目”中齐家是桥梁。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① 
② 
【简答题】 《》与《论语》、《孟子》、《中庸》并称“四书”。该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教育指导思想,其“八条目”中,( )是一切的根本。<img class="questionIndex" data-index="1" src="/common/images/question_button/BlankSpace1.gif"/><img class="questionIndex" data-index="2" src="/common/images/question_button/BlankSpace2.gif"/>
【判断题】 《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修养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提出了宋儒称作“三纲领”和“八条目”的理论思想。
① 
② 
【判断题】 四书五经中《诗经》开宗明义的道出了大学的理念。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它开宗明义的道出了大学的理念。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大学》原是《礼记》第四十二篇,内文的撰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四书》是指《诗经》、《孟子》、《中庸》、《大学》四部儒家经典。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大学》中曾这样规定教育宗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这种教育宗旨反映的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
①  普遍性目标取向
②  生成性目标取向
③  行为目标取向
④  表现性目标取向
【判断题】 《四书》包括《大学》、《学记》、《论语》、《孟子》。它是由朱熹编定的。
① 
② 
【单选题】 宋代理学家把()、《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作为《四书》。
①  A.《中庸》
②  B.《三字经》
③  C.《弟子规》
④  D.《诗经》
随机题目
【多选题】 第一审民事判决书由( )部分组成。
①  标题
②  正文
③  落款
④  理由
【多选题】 第一审行政判决书的事实部分应写明( )
①  当事人行政争议的内容
②  判决的理由
③  法院认定的事实
④  法院认定的证据
【判断题】 按照法律规定,有的裁定准许上诉,有的则不准上诉。(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一审刑事判决书主要有五个部分构成,即首部、事实、理由、判决结果和尾部。(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既可以实行合议制,也可以由审判员独任审判。(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法庭笔录经审判长阅读后,由审判长签名即可。(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主持下,依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达成的协议制作的调解书与判决书法律效力不同等。(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第二审行政判决书首部的文书编号应用“行终”字,如“(年度)XX行终字第XX号”。(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人民法院适用的法律文书主要分为( )
①  刑事审判法律文书
②  民事审判法律文书
③  行政审判法律文书
④  商事审判法律文书
【多选题】 第二审行政判决书的事实部分,包括( )
①  上诉争议的内容
②  二审查明认定的事实
③  二审判决所依据的法律条款
④  二审查明认定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