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学前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 )儿童的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A. 0—6岁
B. 1—6岁
C. 0—17岁
D. 3—6岁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学前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 )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①  3-6岁
②  0-9岁
③  0-3岁
④  0-6岁
【单选题】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①  0—8、9岁
②  0—3岁
③  0—6岁
④  0—13、14岁
【单选题】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①  0——8、9岁
②  0——3岁
③  0——6岁
④  0——13、14岁
【多选题】 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有
①  抽象思维开始萌芽
②  好学、好问、好动脑
③  语言的社会化水平提高
④  自我调节能力逐步增强
【单选题】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一定年龄阶段”是( )。
①  0—1岁
②  1—3岁
③  3—6岁
④  0—6岁
【单选题】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 )。
①  0-6、7岁儿童
②  3-7岁儿童
③  0-3岁儿童
④  3-4岁儿童
【单选题】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 )。
①  0-6、7岁儿童
②  3-7岁儿童
③  0-3岁儿童
④  3-4岁儿童
【单选题】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①  0—8、9岁
②  0—3岁
③  0—6岁
④  0—13、14岁
【单选题】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①  0—8、9岁
②  0—3岁
③  0—6岁
④  0—13、14岁
【单选题】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①  0~3岁
②  O~6岁
③  O~12岁
④  0~18岁
随机题目
【单选题】 范仲淹《苏幕遮》有句云“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以下篇目中,化用了这一句的是()。
①  《蜀相》
②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③  《前赤壁赋》
④  《西厢记长亭送别》
【单选题】 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神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字产生有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人生境界。 (摘自《人生境界》)对这个语段中觉解一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  觉悟,了解
②  觉醒,理解
③  感觉,了解
④  觉醒,解释
【单选题】 《容忍与自由》论析“绝对之是”时援引的事例是()
①  胡适痛骂《西游记》
②  孔子诛杀少正卯
③  高尔文烧死科学家
④  陈独秀提倡白话文
【单选题】 港台武侠小说的两座高峰是指以下哪组作家?()
①  金庸和梁羽生
②  古龙和柳残阳
③  温瑞安和黄易
【单选题】 《秋夜》一文除了表现出作者的战斗精神外,还表现了他的()
①  旷达情怀
②  博爱胸襟
③  深邃思辨
④  机智幽默
【单选题】 柳永《八声甘州》中,“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的修辞方法是()。
①  比喻
②  拟人
③  借代
④  象征
【单选题】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黛玉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用意是()。
①  劝说宝玉不要再私藏戏子
②  劝说宝玉不要再逼迫丫鬟
③  劝说宝玉听父母的话,好好读书做官
④  劝说宝玉不要为了坚持个性而受苦
【单选题】 十九世纪世界文学大师中俄罗斯群星璀灿:亚历山大普希金、果戈理、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陀思托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屠格涅夫……其中被称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勃朗峰的是()。
①  果戈理
②  契诃夫
③  列夫托尔斯泰
④  陀思托耶夫斯基
【单选题】 李斯在写《谏逐客书》时,虽为羁旅之臣,然其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气势,此文成为后世()的楷模。
①  抒情散文
②  记叙散文
③  论说散文
④  游记散文
【单选题】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①  屈原
②  李白
③  杜甫
④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