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用独立地物符号(非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特征点的采集的是地物的( )。
定位点
几何中心
任意位置
同比例符号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在地形图上,长度和宽度都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符号是()。
①  非比例符号
②  半比例符号
③  比例符号
④  地物注记
【单选题】 地形图上表示地物的符号包括( )和说明注记符号。
①  比例符号
②  宽度符号
【多选题】 利用无人机搭载不同类型的( ),可采集地物遥感图像和地物电磁波谱数据
①  成像光谱仪
②  手机
③  摄像机
④  多光谱仪
【单选题】 测设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用一定的测量程序和方法,获得地面点位置的相关数据,或者将地面的地物与地貌按一定的比例用特定的图例符号绘制成地形图。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下列属于地物的是()
①  丘陵
②  平原
③  铁路
④  山谷
【单选题】 要将0.1m宽的地物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来,所选的测图比例尺不宜小于( )。
①  1:500
②  1:1000
③  1:2000
④  1:5000
【单选题】 地物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自然形态。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对应日常生活中的“任意的”,“所有的”,“一切的”等词,用符号“任意”表示。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标注球的半径时,用符号()表示。
①  D
②  R
③  φ
④  SR
【判断题】 在Excel2010中输入公式时,大于或等于符号是用≥表示,小于或等于符号是用≤表示。 ( )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①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的特点,又暗示抒情主人公因思念羁旅在外之人而日益憔悴的样子。
②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
③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思是:春山已在视线终极,而行人却还在春山以外,意为所居之处比较闭塞,什么也看不见。
④  “草薰风暖摇征辔”,以乐景写离愁,从而达到烦恼倍增的效果。
【单选题】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  上片写词人所见所感,因为战乱,词人远离家乡,尽管看到春日美景,仍离愁难解。
②  下片写行人想象思妇登楼远望的情形,但行人远在春山之外,望而不见,更添愁情。
③  全词的意象具有绵密、蝉联、链接的特点,表现的情感是细腻动人的,递进层深。
④  作者认为宋词的意象具有绵密的特点,与词人的性格有关,与幽深的情怀也有关。
【单选题】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一词,重在写离愁别绪,其中上阙写( )的离愁别绪,下阙写( )的离愁别绪。
①  征人 思妇
②  商旅 游子
③  浪子 思妇
④  征人 商旅
【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与“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一句所用修辞相同的有( )。
①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②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③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④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单选题】 苏轼,字( ),号( )。
①  子美,青莲居士
②  子由,放翁
③  子瞻,东坡居士
④  子敬,三变
【单选题】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定风波”是( )。
①  词牌名
②  题目名
③  小序名
④  自创名
【单选题】 “回首向来萧瑟处”一句的“萧瑟”意为( )。
①  寒冷
②  风雨吹打树叶声
③  凄凉
④  日暮
【单选题】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运用了( )写作手法。
①  联想
②  拟人
③  对比
④  比喻
【单选题】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  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难堪,“不觉”指不在乎。
②  首句中的“莫听”意思是不用管;“吟啸”的意思是放声长啸。
③  “一蓑烟雨”一句是说自己对披蓑衣、冒风雨的生活,向来不屑一顾。
④  “山头斜照”一句是说云开雨霖,落日有情,脉脉斜辉,映照我身。
【多选题】 “唐宋八大家”中“苏门三父子”是指( )。
①  苏轼
②  苏洵
③  苏辙
④  苏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