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下列高分子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的是( )。
毛发
粘胶纤维
氯丁橡胶
白明胶(动物胶)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具有2n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在体内完全氧化成CO2和H2O,净生成多少个ATP
①  17n/2-7
②  17n/2-14
③  17n-7
④  (17n-45)/2
⑤  17n-14
【单选题】 具有2n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在体内完全氧化成CO2和H2O,净生成多少个ATP
①  17n/2-7
②  17n/2-14
③  17n-7
④  (17n-45)/2
⑤  17n-14
【单选题】 反应2NaHCO3(s)=Na2CO3(s)+H2O(g)+CO2(g)在温度T时的标准平衡常数为90,该反应的压力平衡常数是()
①  9119.25(kPa)
②  924008(kPa)2
③  9119.25
④  924008
【单选题】 地下水中含有多种气体成分,常见的有O2、CO2、H2S和( )。
①  CO
②  N
③  SO2
④  H2
【单选题】 对于反应;2H2(g)+ O2(g)≒2H2O(l) +Q,理论上最有利于H2O生成的条件是
①  高温高压
②  低温低压
③  低温高压
④  高温低压
【单选题】 奥氏气体分析仪测定半水煤气中①CO2;②O2;③CO;④CH4和H2;⑤N2的顺序是()。
①  A.①②③④⑤
②  B.⑤③④②①
③  C.④②①③⑤
④  D.⑤④③②①
【单选题】 人体O2、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
①  单纯扩散
②  易化扩散
③  主动转运
④  入胞作用
【单选题】 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①  CO2气体形式
②  碳酸氢盐
③  与水结合成碳酸
④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⑤  物理溶解
【单选题】 已知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①C(s)+H2O(g)=CO(g)+H2(g) △H=+131.5kJ/mol ②1/2H2(g)+1/2Cl2(g)=HCl(g) △H=-92.3kJ/mol ③ H2(g)+1/2O2(g)=H2O(g) △H=-241.8kJ/mol 则以上三个反应的反应热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①  ①>②>③
②  ③>②>①
③  ③>①>②
④  ①>③>②
【单选题】 在C(固)+CO2(气) → 2CO(气) 的反应中。现采取下列措施,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①  增大压强
②  增加碳的量
③  恒容下充入N2
④  恒压下充入N2
随机题目
【判断题】 评估风险程度,考虑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并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的过程是风险评价。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分子筛脱水适用于深度脱水,露点降可达70℃。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能够自动为管路或设备放空的是什么阀门?
①  节流阀
②  截止阀
③  弹簧式安全阀
④  自动切断阀
【多选题】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多少天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
①  10天
②  15天
③  30天
④  7天
【多选题】 毕业生的简历始终应该包含课程成绩。( )
①  只有当课程成绩非常突出时才列出
②  始终应该列出
③  不应该列出
④  只列出主要课程或与应聘职位相关课程的成绩
【多选题】 在简历中陈述过去经历的最好方式是( )
①  用要点方式按照年代递减的顺序陈述,重点叙述与应聘职位相关的工作经历
②  用段落方式按照年代递减的顺序叙述
③  除非与要应聘的工作有关系,否则不要提及
④  用要点方式按照难带递增顺序陈述
【多选题】 新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的,视为( )
①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③  自动解除劳动关系
④  自纠正之日双方协商签定劳动合同
【多选题】 关于报到派遣,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
①  报到证分蓝、白两部分,蓝色的部分自带到单位或到指定的省(市)毕分办报到,白色的部分要放入个人档案里。
②  报到证分蓝、白两部分,白色的部分自带到单位或到指定的省(市)毕分办报到。
③  报到证分蓝、白两部分,白色的部分自带到单位或到指定的省(市)毕分办报到,蓝色的部分要放入个人档案里。
④  报到证分蓝、白两部分,蓝色的部分要放入个人档案里。
【多选题】 某沿海城市企业在招聘外地农民工的招聘简单中这样写道:“……工资标准:每月180元 午餐 住宿 劳保用品”。这个招聘简章明显违反了什么规定?( )
①  有关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
②  有关最低工资标准和国家关于劳动物品发放的规定
③  有关最低工资标准与《劳动法》有关工资支付形式的规定
④  有关最低工资标准和非法使用外地农民工的规定
【多选题】 失业保险金自( )
①  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计算
②  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
③  办理求职登记之日起计算
④  参加职业培训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