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常温常压下,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为( )的烷烃是气体。
17-25
1-4
5-16
25以上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常温常压下,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为( )的环烷烃是气体。
①  12以上
②  5-11
③  3-4
④  1-2
【单选题】 常温常压下,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为( )的烷烃是液体。
①  25以上
②  1-4
③  17-25
④  5-16
【单选题】 常温常压下,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为( )的烷烃是固体。
①  5-16
②  与碳数无关
③  1-4
④  17~以上
【单选题】 常温常压下,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为( )的环烷烃是固体。
①  12以上
②  3-4
③  1-2
④  5-11
【单选题】 常温常压下,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为( )的环烷烃是液体。
①  1-2
②  3-4
③  12以上
④  5-11
【单选题】 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 )。
①  <img class="kfformula" src="20200629/1593436671243434.png" data-latex="{SO}_{2}与{O}_{2}" width="70" height="32"/>
②  <img class="kfformula" src="20200629/1593436671187723.png" data-latex="NO与{O}_{2}" width="69" height="35"/>
③  <img class="kfformula" src="20200629/1593436671280925.png" data-latex="{O}_{2}与{N}_{2}" width="78" height="30"/>
④  <img class="kfformula" src="20200629/1593436671353819.png" data-latex="{NO}_{2}与NO" width="85" height="26"/>
【单选题】 萘分子中的碳原子( )。
①  4个ɑ碳原子,4个β碳原子
②  3个ɑ碳原子,5个β碳原子
③  6个ɑ碳原子,2个β碳原子
④  5个ɑ碳原子,3个β碳原子
【单选题】 常温下分子中碳原子数目为8~13的中级醛的气味是( )。
①  果香味
②  汽油味
③  香味
④  刺鼻气味
【判断题】 烷烃的碳原子个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分子中含有的碳原子个数为4~9的一元羧酸是具有( )味的油状液体。
①  汽油味
②  酒精味
③  果香
④  腐败臭味
随机题目
【多选题】 以下诗句,属于《炉中煤》的是
①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②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③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④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⑤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多选题】 以下诗句,属于《再别康桥》的是
①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②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③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④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⑤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多选题】 闻一多的“三美”诗论指的是
①  意境美
②  音乐美
③  情感美
④  建筑美
⑤  绘画美
【多选题】 以下诗歌作品,属于徐志摩创作的是
①  《起造一座墙》
②  《再别康桥》
③  《雪花的快乐》
④  《偶然》
⑤  《我用残损的手掌》
【多选题】 以下诗句,属于《距离的组织》的是
①  空灵的白螺壳,你,孔眼里不留纤尘
②  寄来的风景也暮色苍茫了
③  灰色的天。灰色的海。灰色的路。
④  忽听得一千重门外有自己的名字
⑤  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
【多选题】 以下抗战时期的历史剧,属于郭沫若创作的是
①  《棠棣之花》
②  《屈原》
③  《虎符》
④  《高渐离》
⑤  《孔雀胆》
【多选题】 以下诗句,属于《天狗》的是
①  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
②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③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④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⑤  太阳哟!你请永远照在我的面前,不使退转!
【单选题】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这段话出自作家史铁生的作品()
①  《读中文系的人》
②  《回首》
③  《我与地坛》
④  《死水》
【多选题】 以下散文集,属于张中行创作的是
①  《负暄琐话》
②  《负暄续话》
③  《负暄三话》
④  《朝花夕拾》
⑤  《文化苦旅》
【多选题】 以下散文集,属于林文月创作的是
①  《饮膳札记》
②  《三月曝书》
③  《文化苦旅》
④  《野草》
⑤  《负暄琐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