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发热的程度按体温状况分级。‘低热’者的体温是( )。
39.1℃~41℃
41℃以上
37℃以上
37.4℃~38℃
38.1℃~39℃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下列发热性疾病中,不伴有单纯疱疹的是下列关于弛张热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温升至39-40℃,持续数天,降至正常B体温升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降至正常,后又升至39℃以上C体温常至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范围大于2℃,但都在正常以上D体温常至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范围小于2℃,均在正常以上E体温常至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范围小于1℃搜索复制
①  大叶性肺炎
②  急性肾盂肾炎
③  间日疟
④  流行性感冒
⑤  流行性脑脊髄膜炎
【单选题】 患者田某,肺炎4天,持续发热,每日体温波动范围均为39~41℃,该患者的热型为
①  不规则热
②  稽留热
③  弛张热
④  间歇热
⑤  波浪热
【单选题】 体温正常值为36~37℃;体温超过37℃称为发热,低于()℃称为低体温
①  A35
②  B35.5
③  C34
④  D34.5
【单选题】 一位发热患者,体温在39℃以上,未用任何退热降温措施,24小时内体温波动达2℃以上,最低时体温仍高于正常。这种热型是搜索复制
①  稽留热
②   波浪热
③   间歇热
④   回归热
⑤   弛张热
【单选题】 “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h体温差在1℃以上,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败血症”属于( )。
①  间歇热
②  稽留热
③  不规则热
④  弛张热
【单选题】 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①  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②  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③  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④  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单选题】 老年人基础体温比成年人低,7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感染常无发热的表现,如果午后体温比清晨高( ),应考虑为发热
①  0.5℃以上
②  1℃以上
③  1.5℃以上
④  2℃以上
⑤  2.5℃以上
【判断题】 6个月以下乳儿如果体温升至39度以上,应更多地采用药物降温法。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6岁男孩,发病第1天体温为37.5度,伴咽痛,未予治疗,第2天体温达41度,伴神志恍惚及抽搐。经输液,抗生素等治疗,第3天体温降至38.2度,其体温变化过程
①  低热→过高热→中等热
②  中等热→高热→中等热
③  低热→高热→高热
④  中等热→过高热→中等热
⑤  低热→高热→中等热
【判断题】 发热是体温调节中枢调节障碍引起的。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判断题】 集成运放对输入级的主要要求是尽可能低的输入电阻,尽可能小的零点漂移。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运放的非线性运用,是指运放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无线性关系,输出电压只有高电平和低电平两种状态。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方波发生器的输出信号周期受RC充放电速度的影响,RC值越小,充放电速度越快,方波周期就越短,反之则周期越长。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为使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电路中应引入( )。
①  电流反馈
②  电压反馈
③  负反馈
④  正反馈
【单选题】 集成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当( )时,uo=+UoM。
①  u+=u-
②  u+>u-   
③  u+<u
④  -i+=i-
【单选题】 在深度负反馈电路中,若反馈系数F减小一倍,闭环放大倍数Af将近( )。
①  增大一倍
②  减小一倍   
③  基本不变
④  不一定变化
【单选题】 即要使放大电路具有稳定输出电流的作用,又要降低其输入电阻,应采用下列( )的反馈形式。
①  电压并联负反馈
②  电流并联负反馈
③  电流串联负反馈
【单选题】 在集成运放电路中引入了深度负反馈,则同相输入端电压和反相输入端电压( )
①  近似短路
②  近似开路
③  近似接地
④  两者无关
【判断题】 基本放大电路在输入端无输入信号时的状态被称为静态,此时电路内器件各点电位、各支路电流作静态运行,几乎不消耗直流电源提供的能量。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三极管放大电路中,直流通路主要用来确定电路的( )。
①  波形失真
②  静态工作点
③  输出电压
④  放大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