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是( )的科学教育目标
3—4岁
4—5岁
2—3岁
5—6岁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多选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分别对3至4岁、4至5岁、5至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提出了合理期望。
①  自己想做什么
②  应该知道什么
③  能做什么
④  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
【单选题】 下列是3—4岁科学教育方法技能目标的是
①  帮助幼儿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征,发展观察力。
②  使幼儿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③  帮助幼儿学习运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④  帮助幼儿掌握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从一组物体中挑选出物体并归为一类的分类方法。
【单选题】 3岁儿童已经正确辨别上下方位,4岁能正确辨别前后,5岁部分儿童开始能以( )为中心辨别左右。
①  父母
②  同伴
③  自我
④  他人
【单选题】 4岁-5岁幼儿手工发展大致处于()
①  无目的的活动期
②  基本形状期
③  样式化期
④  意图期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3-6岁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是:( )。
①  识别不同的几何图形
②  参加数学活动和游戏
③  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
④  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材料
【单选题】 以下属于3-6岁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是( )。
①  注视和指认生活环境中熟悉的人
②  指认五官
③  尝试用动作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④  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科技用品
【单选题】 4-5岁幼儿适合的音乐是
①  e1-g1
②  d1-g1
③  c1-b1
④  c1-c2
【判断题】 口吃最常发生在3-4岁。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指南》将3-6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分为科学探究和( )两方面。
①  科学认识
②  数学认知
③  科学意识
④  科学精神
【单选题】 4、3岁以前幼儿主要的思维方式是( )。
①  逻辑思维
②  形象思维
③  创造思维
④  直观动作思维
随机题目
【单选题】 下列关于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的描述,哪项不妥
①  肾小球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增加,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形成大量蛋白尿
②  白蛋白从尿中丢失及肾小管对白蛋白的分解,导致低白蛋白血症
③  “球-管失衡”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水钠潴留,形成肾性水肿
④  低白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水肿
⑤  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导致高脂血症
【单选题】 患者女性,66岁,在家宴请客人时突然跌倒在地,当时意识清醒,自己从地上爬起,后因左侧肢体无力再次跌倒,并出现大小便失禁,随后意识丧失呈嗜睡状态,以脑出血入院,该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
①  呼吸衰竭
②  肾衰竭
③  心力衰竭
④  脑疝
⑤  DIC
【单选题】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护理中心环节是
①  做呼吸操
②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③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④  低盐饮食
⑤  注意神志变化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胰腺炎的体征
①  上腹或全腹压痛明显
②  腹肌紧张
③  反跳痛
④  肝浊音界消失
⑤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单选题】 1型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
①  酮症酸中毒
②  感染
③  心脑血管病变
④  糖尿病肾病
⑤  非酮症性糖尿病性高渗性昏迷
【单选题】 患者,男性,42岁,反复喘息发作10年,加重5天入院。查体:双肺散在哮鸣音,诊断支气管哮喘。健康指导中,预防哮喘复发的措施是
①  循序渐进地参加有氧运动,增强体质
②  避免进食鱼肉和鸡蛋等可能诱发哮喘的食物
③  可在室内摆放鲜花,保持精神愉悦
④  使用哮喘菌苗,有效时应坚持半年以上
⑤  避免使用色甘酸钠等抗炎药物
【单选题】 男性患者,急性高热、皮肤苍白和出血。最能提示病人为急性白血病的是
①  肝、脾肿大
②  四肢关节痛
③  皮肤结节
④  胸骨疼痛
⑤  黏膜损害
【单选题】 肝硬化晚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
①  贫血
②  夜盲
③  腹水
④  痔疮
⑤  水肿
【单选题】 患者女性,58岁,高血压10年,因情绪激动后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测血压220/110mmHg,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CT显示高密度影,最恰当的护理措施是
①  发病1~12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患者侧卧位,头部稍抬高
②  发病12~24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患者侧卧位,头部稍抬高
③  发病24~48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患者侧卧位,头部稍抬高
④  发病48~72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患者侧卧位,头部稍抬高
⑤  发病72~96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患者侧卧位,头部稍抬高
【单选题】 肝硬化所致消化道出血,抢救出血性休克的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①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②  烦躁者给予吗啡或巴比妥类药物
③  积极补充血容量
④  保持呼吸道通畅
⑤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