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男性消费者购买时表现大方,比较随便。 该说法( )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消费者购买后的评价不会影响其他消费者的购买。该说法(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完成购买行为后、消费者的意志过程结束。该说法(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消费者权益,又称消费者权利,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依法享有的权利及该权利受到保护时给消费者带来的应得利益。该说法(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老年消费者群一般指6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的女性消费者。该说法(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消费者购买态度与要求中,( )类型消费者善于观察、分析、比较。
①  习惯性
②  理智型
③  经济型
【判断题】 购买类型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点和表现。()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消费者行为只包括商品购买中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行为。该说法(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消费者使用所购买商品后,会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进行评价,验证购买决策的正确与否。该说法(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包括消费者的意识、感觉和知觉,消费者的记忆、想像和思维,消费者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消费者的认知和行为学习,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消费者的购买需要和动机等。该说法(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以下对于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①  购买决策往往开始于消费者意识到存在某个需要解决的消费问题
②  备选方案中被消费者选中的产品就是消费者购买的产品
③  购买决策过程还包括消费者购买产品之后如何使用产品
④  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一般是消费者单个人
随机题目
【多选题】 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属于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 )。
①  加工订货
②  统购包销
③  公私合营
④  经销代销
【多选题】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0%,超过抗战前最高产量的9%,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  土地改革使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  土地改革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④  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单选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不包括( )。
①  国营经济
②  民族资产阶级参加政权
③  思想文化领域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④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
【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中国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 )。
①  消灭资本主义
②  恢复国家经济
③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④  建立国营经济
【多选题】 中共八大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 )。
①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②  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③  以重工业发展为主体,以轻工业、农业发展为补充
④  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单选题】 1956年毛泽东提出处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要坚持的方针是( )。
①  “合作发展,共同进步”
②  “联合执政,充分民主”
③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单选题】 毛泽东第一次系统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著作是( )。
①  《矛盾论》
②  《论十大关系》
③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④  《论人民民主专政》
【单选题】 在1956—1978年这一时期,最大的建设成就是( )。
①  初步建立了体系完整的基础设施
②  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③  初步建立了国防工业体系
④  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多选题】 1957年4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指出要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场反对( )的运动 。
①  官僚主义
②  宗派主义
③  党八股
④  主观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