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中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建筑面积大于50m的工业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地下室的楼梯间和地上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均需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宜分别独立设置
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其防烟楼梯问、消防电梯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建筑高度大于5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余压应为(  )Pa。
①  20~30
②  30~40
③  40~50
④  50~60
【单选题】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的楼梯间宜(  )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常闭式加压送风口。
①  每隔6~7层
②  每隔4~5层
③  每隔2~3层
④  每层
【单选题】 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满足走廊至前室至楼梯间的压力呈递增分布,其中封闭楼梯间与走道之间压差合适的是(  )Pa。
①  20
②  30
③  40
④  60
【单选题】 对于自然通风设施,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V1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  )m2。
①  2
②  3
③  4
④  6
【单选题】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主要由送风口、送风管、送风机和吸风口组成,其中金属管道的风速不应大于(  )m/s。
①  7
②  10
③  15
④  20
【单选题】 防烟加压送风口、排风机、排烟口属于()。
①  通风系统
②  空调系统
③  防排烟系统
【单选题】 当建筑高度超过(),宜设置地下室。
①  30m
②  80m
③  100m
④  50m
【单选题】 机械通风系统又分为机械排风和机械送风两种。(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高度小于50m,且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的普通塔式住宅或公共建筑,临时消防设施可设一条临时竖管。
①  500平方米
②  600平方米
③  800平方米
④  1000平方米
【单选题】 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机械送排风系统的风管横向设置,应按什么分区? ( )
①  防烟分区
②  防火分区
③  平面功能分区
④  沉降缝分区
随机题目
【单选题】 认为教师是幼儿学习的管理者、强化者、评估者和榜样的理论是( )
①  A.成熟主义理论
②  B.精神分析理论
③  C.行为主义理论
④  D.建构主义理论
【单选题】 具有群体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等特点的学前教育形式是( )
①  A.社区学前教育
②  B.托幼机构教育
③  C.家庭学前教育
④  D.大众传媒教育
【单选题】 环境内容应随季节、节日、教学任务、幼儿兴趣爱好等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这是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中的( )
①  A.动态性原则
②  B.启发性原则
③  C.适合性原则
④  D.效用性原则
【单选题】 个人接受学前教育,终身所能获得的收入扣除所支付的教育成本的净收益,指的是学前教育效益中的( )
①  A.社会经济效益
②  B.社会精神效益
③  C.个人经济效益
④  D.个人精神效益
【单选题】 认为幼儿教师应当是幼儿身心发展的观察者和研究者,是适宜的幼儿经验的提供者。这是哪种理论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观点?( )
①  A.成熟主义理论
②  B.精神分析理论
③  C.行为主义理论
④  D.建构主义理论
【单选题】 根据《礼记·内则》,在西周时期学前教育期是指( )
①  A.6岁以前
②  B.8岁以前
③  C.9岁以前
④  D.10岁以前
【单选题】 强调应以个人天性的发展为目的,应该为自己和自己的爱好而生存的著作是( )
①  A.《理想国》
②  B.《爱弥尔》
③  C.《教育论》
④  D.《明日之学校》
【单选题】 教师来管理信息的功能( )
①  A、教师利用博客发布教学通知、布置作业,书写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等日记随笔,将教学资源上传。
②  B、教师根据教学资源种类或用途,将博客中收集的多种形式教学资源分类存放,;也可以根据日志内容不同,将博客中书写的日志分类存放。
③  C、教师发布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吸引很多教师和学生来访问该博客,实现信息更为广泛的共享。
④  D、教师利用博客发表与学科相关的主题,组织学生对该主题进行讨论;收集其他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理念等的评价建议,通过回复这些评价建议,共同探讨使自身不断完善。
【单选题】 实现学前教育价值的条件是学前教育应符合社会的要求,同时必须( )
①  A.迎合幼儿家长的愿望
②  B.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③  C.满足特殊儿童的的需要
④  D.遵照传统儿童教育的习惯
【单选题】 了解儿童学习后的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课程目标的符合程度,产生的预期结果及教师的变化与提高等,属于( )
①  A.课程方案评价
②  B.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③  C.课程效果评价
④  D.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