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学前教育的功能是教育的功能在( )的应用。
小学阶段
初中阶段
学前阶段
高中阶段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学前教育孕育阶段,教育思想属于学前( )的范畴
①  社会教育理论
②  人文教育理论
③  学校教育理论
④  家庭教育理论
【单选题】 学前教育萌芽阶段出现的时间( )
①  16至18世纪初
②  17世纪
③  21世纪
④  远古时期
【单选题】 学前教育学初创阶段时间是( )
①  16至18世纪初期
②  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半期
③  17世纪
④  21世纪
【单选题】 学前教育阶段更应重视的效益是( )
①  A.个人精神效益
②  B.社会精神效益
③  C.个人经济效益
④  D.社会经济效益
【多选题】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研究阶段有:( )
①  研究实施阶段
②  研究准备阶段
③  研究总结阶段
④  研究评价阶段
【单选题】 学前教育的孕育阶段的时间定位于( )
①  21世纪
②  16世纪以前
③  远古时期
④  18世纪
【单选题】 学前阶段的科学教育是整个科学教育体系的( )。
①  重点阶段
②  最后阶段
③  奠基阶段
④  最不重要的阶段
【单选题】 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包括:学前教育对( )的期望功能,学前教育对( )的期望功能
①  个体;社会
②  个体;群体
③  群体;个体
④  群体;社会
【单选题】 萌芽阶段学前教育学的特点不包括( )
①  完备化
②  整体化
③  专门化
④  理论化
【单选题】 中国学前教育孕育阶段,学前儿童主要在家中接受( )教育
①  早期启蒙
②  单独
③  高等
④  中等
随机题目
【单选题】 9、缺氧情况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 H+的去路
①  a 进入呼吸链氧化供能;
②  b 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③  c 3—磷酸甘油酸还原成3—磷酸甘油醛;
④  d醛缩酶的辅助因子合成1,6—二磷酸果糖;
⑤  e醛缩酶的辅助因子分解成1,6—二磷酸果糖。
【单选题】 3、糖酵解的终产物是
①  a 丙酮酸
②  b 葡萄糖
③  c 果糖
④  d 乳糖
⑤  e 乳酸
【单选题】 2、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的酶是
①  a 果糖二磷酸酶
②  b 葡萄糖—6—磷酸酶
③  c 磷酸果糖激酶
④  d 磷酸化酶
【单选题】 10、乳酸脱氢酶在骨骼肌中主要是生成
①  a 丙酮酸;
②  b 乳酸;
③  c 3—磷酸甘油醛;
④  d 3—磷酸甘油酸;
⑤  e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单选题】 8、底物水平磷酸化指
①  ATP水解为ADP和无机磷
②  底物经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ADP磷酸化为ATP
③  呼吸链上H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形成ATP
④  使底物分子加上一个磷酸根;
⑤  e 使底物分子水解掉一个ATP
【单选题】 4、糖酵解的脱氢步骤反应是
①  a 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②  b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③  c 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
④  d 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⑤  e 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
【单选题】 7、糖酵解过程中NADH+ H+的去路
①  a 使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②  b 经α—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
③  c 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
④  d 2—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
【单选题】 6、糖酵解过程中催化一摩尔六碳糖裂解为两摩尔三碳糖的反应所需的酶是
①  a 磷酸己糖异构酶
②  b 磷酸果糖激酶
③  c 醛缩酶
④  d磷酸丙糖异构酶
⑤  e 烯醇化酶
【单选题】 5、反应: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需要哪些条件?
①  a 果糖二磷酸酶、ATP和二价MG离子
②  b 果糖二磷酸酶、ADP、无机磷和二价MG离子
③  c 磷酸果糖激酶、ATP和二价Mg离子
④  d 磷酸果糖激酶、ADP、无机磷和二价Mg离子
⑤  e ATP和二价Mg离子
【单选题】 4.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①  A.酶与底物接触只限于酶分子上与酶活性密切有关的较小区域
②  B.必需基团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内,也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外
③  C.一般来说,总是多肽链的一级结构上相邻的几个氨基酸的残基相对集中,形成酶的活性中心
④  D.酶原激活实际上就是完整的活性中心形成的过程
⑤  E.当底物分子与酶分子相接触时,可引起酶活性中心的构象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