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设防烈度为( ),建筑物每增高2m,缝宽在70mm基础上增加20mm。
7度
8度
9度
10度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物每增高(),缝宽在()基础上增加20mm。
①  5m、70mm
②  4m、70mm
③  3m、70mm
【判断题】 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某建筑物,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小震不坏”的设防目标是指下列哪一条?()
①  当遭遇低于7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经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②  当遭遇低于7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③  当遭受7度的地震影响时,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④  当遭遇低于7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单选题】 某地区设防烈度为7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
①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8度考虑
②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7度考虑
③  地震作用按8度确定,抗震措施按7度采用
④  地震作用按7度确定,抗震措施按8度采用
【单选题】 根据其抗震重要性,某建筑为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7度。下列何项抗震设计标准正确()
①  按8度计算地震作用
②  按7度计算地震作用
③  按7度计算地震作用,抗震措施按8度要求采用
④  按8度计算地震作用并实施抗震措施
【单选题】 两幢相邻建筑,按7度设防,一幢为框架,19m高,另一幢为剪力墙结构,45m高。若设沉降缝,需设多大缝宽。()
①  100mm
②  120mm
③  140mm
④  160mm;
【单选题】 某工程建筑面积23824平方米,地上10层,地下两层,主体结构为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柱网9×9m,局部柱距6m),梁模板起拱高度分别为20mm、12mm,抗震设防烈度7度。梁柱受力钢筋为HRB335,接头采用挤压连接,结构主体地下室外墙采用P8防水混凝土浇筑,墙厚250mm,钢筋净距60mm,采用商品混凝土。请问:本工程防水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mm。
①  40
②  45
③  50
④  62
【判断题】 设防烈度小于8度时,可不考虑结构物场地范围内发震断裂的影响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某土石坝坝高为75m,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相应其均质土坝压实度宜采用()
①  A、96%
②  B、97%
③  C、98%
④  D、100%
【单选题】 6度设防的35m高的框架结构,其防震缝的宽度应为:()
①  100mm
②  150mm
③  200mm
④  250mm
随机题目
【单选题】 课程管理主体是指课程管理者,包括课程的主管人员和( )的管理人员。
①  教学过程
②  课程实施
③  课堂教学
④  教学评价
【单选题】 课程管理体制的类型包括集中管理的体制、分散管理的体制和( )的体制
①  综合管理
②  目标管理
③  标准统一、管理分散
④  民主管理
【单选题】 ( )就是通过对未来教学工作和活动的设计,控制和指导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并取得最好教学效果。
①  教学计划管理
②  教学管理
③  教学目标管理
④  教学绩效管理
【单选题】 ( )的课程管理模式强调社会需求多样化,强调学校自身的独特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实质上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
①  中央集权型
②  地方分权型
③  蛋糕型
④  学校自主型
【单选题】 ( )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各学科的内容、体系和范围,体现了国家对各学科课程内容与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和考试评价的直接依据。
①  课程标准
②  课程纲要
③  课程规划
④  课程设计
【单选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标准的制定要求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等。
①  结果与评价
②  甄别与提高
③  情感与态度
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单选题】 新课程改革体现在政策上得鲜明特点是( )
①  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的权利平衡
②  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的管理平衡
③  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的决策一致
④  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有了统一的教材
【单选题】 在教材管理上,有五种不同的制度:一是国定制;二是审定制;三是认定制;四是( );五是自由制
①  招标制
②  选定制
③  内定制
④  采购制
【单选题】 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代表是( )
①  加涅的教学设计模式
②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设计模式
③  根啥因的范例教学设计模式
④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单选题】 介绍有关“是什么”的知识,这属于( )
①  策略性知识
②  程序性知识
③  陈述性知识
④  综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