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在外交工作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这()。
A.得益于我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持续扩大开放
B.表明在相互依存的当今世界,各国已摒弃了弱肉强食的思维
C.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建立广泛的国家联盟
D.表达了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责任担当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在外交工作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 
② 
【单选题】 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应坚持的宗旨是
①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②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
③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  维护本国的安全与和平,促进本国的繁荣和发展
【多选题】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包括()。
①  A.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
②  B.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
③  C.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
④  D.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多选题】 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①  A.持久和平
②  B.普遍安全
③  C.共同繁荣
④  D.开放包容
⑤  E.清洁美丽
【单选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中国提出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倡议。2017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被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这表明①中国的外交政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②中国为世界各国对外交往提供了新的法理依据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契合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①  ①②
②  ①③
③  ②④
④  ③④
【单选题】 2017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这表明( )。①中国的外交政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②中国为世界各国对外交往提供了新的法理依据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契合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①  ①②
②  ①③
③  ③④
④  ②④
随机题目
【判断题】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一次具有最重要意义的会议是( )。
①  瓦窑堡会议
②  六届六中全会
③  党的七大
④  洛川会议
【单选题】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的性质是( )
①  工农民主政权
②  资产阶级政权
③  无产阶级政权
④  地主阶级政权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在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 )。
①  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②  斗争到底的原则
③  实事求是的原则
④  团结合作的原则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是在( )。
①  解放战争时期
②  抗日战争时期
③  土地革命时期
④  大革命时期
【单选题】 之所以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原因不包括( )。
①  中国共产党发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整套正确的军事策略
③  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了大部分日军
④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抗日正面战场的主力军
【单选题】 1932年,日本挟持( )成立了伪“满洲国”。
①  殷汝耕
②  何应钦
③  汪精卫
④  溥仪
【单选题】 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了第一个大的胜利是( )。
①  平型关战役
②  台儿庄战役
③  豫湘桂战役
④  枣宜战役
【单选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间是( )。
①  1937年7月
②  1938年5月
③  1938年10月
④  1941年12月
【单选题】 ( )在枣宜战役中壮烈牺牲,以身殉国。
①  佟麟阁
②  赵登禹
③  张自忠
④  戴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