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我国的土地物权分为土地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用益物权又分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地役权。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国有土地上不得设立宅基地使用权。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人是特定的,作为土地所有权人的国家是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主体,由( )以上人民政府代表国家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①  乡级
②  县级
③  市级
④  省级
【判断题】 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留置权等。(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农村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权等各项权益。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法律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用于非农建设。。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所有权人有权在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上设立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用益物权人、担保物权人行使权利,不得损害所有权人的权益。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通过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取得有限期的土地使用权,应支付______。
①  土地征用费
②  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③  土地开发费
④  土地补偿费
【多选题】 根据我国《物权法》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物权的是:( )
①  土地承包经营权
②  建设用地使用权
③  典权
④  海域使用权
【单选题】 房地产转让时,对房屋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
①  只转让房屋所有权
②  只转让土地使用权
③  同时转让
④  可由转让合同约定
【判断题】 城市国有土地可以设定土地承包经营权。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甲与乙订立了一份苹果购销合同,双方约定:甲向乙交付20万公斤苹果,货款为40万元,乙向甲支付定金4万元;如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应支付违约金6万元。甲因将苹果卖给丙而无法向乙交付苹果。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乙提出的下列诉讼请求中,既能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利益,又能获得人民法院支持的是(  )。
①  请求甲双倍返还定金8万元
②  请求甲双倍返还定金8万元,同时请求甲支付违约金6万元
③  请求甲支付违约金6万元,同时请求返还支付的定金4万元
④  请求甲支付违约金6万元
【单选题】 甲商场向乙企业发出采购100台电冰箱的要约,乙企业于5月1日寄出承诺信件,5月8日信件寄至甲商场,时逢其总经理外出,5月9日总经理知悉了该信内容,遂于5月10日电话告知乙收到承诺。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该承诺的生效时间是(  )。
①  5月1日
②  5月8日
③  5月9日
④  5月10日
【单选题】 甲公司因与乙公司有经济合同纠纷,甲不再经营乙公司的产品,当老客户询问甲有无乙的产品时,甲的职工故意说:“乙的产品不行了,价格又高,我们不再经销乙的产品了。”下列有关该行为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①  甲侵犯了乙的名誉权
②  甲的行为因未通过宣传媒体诋毁乙的商业信誉,不构成诋毁商业信誉
③  甲侵犯了乙的荣誉权
④  甲的行为属于诋毁乙的商业信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多选题】 下列产品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 (  )。
①  市民购买的商品房
②  用于商品房建筑的构件
③  笔记本电脑
④  平板电视机
⑤  家用轿车
【多选题】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地役权与相邻关系区别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①  相邻权不是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而地役权是一种用益物权
②  相邻关系是法定的,而地役权是由当事人各方通过合同约定设立n
③  相邻关系强调相邻,地役权不一定相邻
④  相邻关系的权利取得是有偿的,而地役权合同是无偿的
⑤  相邻关系无需登记,地役权未经登记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多选题】 2015年张三向李四借款2500元,借据中有“借款一年,明年九月二十日前还款”字样,落款为“甲午年九月二十日”。后两人就还款期发生争执,法院查明“甲午年九月二十日”即公元2015年11月1日,因此认定还款期为2016年11月1日。法院在此运用的合同解释规则有(  )。
①  目的解释
②  文义解释
③  整体解释
④  习惯解释
⑤  诚实信用原则
【多选题】 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实行累积投票制选举的包括(  )。
①  董事
②  董事长
③  监事
④  监事会主席
⑤  高级管理人员
【判断题】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民事诉讼一般地域管辖的原则是(  )。
①  被告就原告
②  原告就被告
③  协议管辖
④  指定管辖
【单选题】 诉讼时效中止后,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  )。
①  重新计算
②  不在计算
③  继续计算
④  届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