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爆炸是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化过程,是系统蕴藏或瞬间形成的大量能量在有限的体积和极短的时间内,骤然释放或转化的现象。爆炸现象最主要的特征是爆炸瞬间爆炸点及其周围压力急剧升高。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 )。
①  温度升高
②  压力急剧升高
③  周围介质振动
④  发光发热
【单选题】 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 )
①  发光发热
②  压力急剧升高
③  温度升高
④  周围介质振动
【多选题】 按照爆炸反应相的不同,爆炸可分为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下列爆炸中,属于气相爆炸的是( )。
①  A.熔融的钢水与水混合产生蒸汽爆炸
②  B.空气和氢气、丙烷、乙醚等混合气的爆炸
③  C.油压机喷出的油雾、喷漆作业引起的爆炸
④  D.空气中飞散的铝粉、镁粉、亚麻、玉米淀粉等引起的爆炸
⑤  E.氯乙烯分解引起的爆炸
【多选题】 释放源是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基础,通风情况是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重要因素,因此,划分爆炸危险区域时应综合考虑释放源和通风条件。关于爆炸危险区分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  A.局部机械通风不能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②  B.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1区
③  C.存在第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2区
④  D.在凹坑处,应局部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⑤  E.如通风良好,可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单选题】 决定爆炸品具有爆炸性质的主要因素是( )。
①  爆炸品密度
②  爆炸品结晶
③  爆炸品的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
【单选题】 儿童词汇量迅速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是( )。
①  9个月
②  1-1.5岁
③  3-6岁
④  1.5-2岁
【判断题】 冲击地压是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的煤岩体由于势能的释放而产生的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包括:防止燃烧、爆炸物质形成,消除点火源和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下列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措施中,属于消除点火源的措施是( )。
①  加强现场气体监测
②  采用防爆泄压装置
③  生产场所采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④  对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容器进行清洗置换
【单选题】 属于物理爆炸的是( )。
①  爆胎
②  氯酸钾
③  硝基化合物
④  面粉
【单选题】 洞室开挖过程中,周壁岩石有时会骤然以爆炸形式呈透镜体碎片或岩块突然弹出或抛出,并发生类似射击的噼啪声响,这种现象称为( )。
①  围岩缩径
②  岩爆
③  岩体滑塌
④  岩围塌顶
随机题目
【判断题】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开放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胡锦涛指出,在促进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①  全面加强小康社会
②  全面巩固小康社会
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单选题】 非典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①  2003年
②  2004年
③  2005年
④  2006年
【单选题】 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①  2003年
②  2004年
③  2005年
④  2006年
【单选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哪次会议提出的?
①  中共十五大
②  中共十六大
③  中共十七大
④  中共十八大
【单选题】 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剩()。
①  3046万人
②  4046万人
③  5046万人
④  604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