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明确提及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目标——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2015
2016
2017
2018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本讲提到,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并实施(),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①  《“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②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③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④  《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
【单选题】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年份是()
①  2020年
②  2030年
③  2040年
④  2050年
【单选题】 根据本课程,200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的目标。
①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②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③  建设创新型国家
④  形成完整的创新生态系统链条
【单选题】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用()形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艰巨性。
①  A.“压力叠加,负重前行”
②  B.“压力叠加,砥砺前行”
③  C.“关键时期,砥砺前行”
④  D.“关键时期,负重前行”
【单选题】 习近平指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是一片坦途,唯有()才能抢占先机。
①  A.创新
②  B.教育进步
③  C.乡村振兴
④  D.深化改革
【单选题】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 )。
①  攻坚期
②  关键期
③  机遇期
④  窗口期
【判断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跟科技强国建设进程,优化国防科技创新布局和环境条件,用好用足各方面优势力量和资源,大幅提升国防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目前我国缺乏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引领前沿领域发展的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① 
② 
【单选题】 根据本讲,在科技创新方面,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在优化升级经济体系方面,提出坚定不移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①  质量强国
②  制造强国
③  以上都对
④  网络强国
随机题目
【单选题】 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②  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③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④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单选题】 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①  感觉
②  知觉
③  表象
④  分析
【单选题】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单选题】 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①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②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③  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④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单选题】 2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①  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②  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③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④  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单选题】 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①  主观唯心主义
②  客观唯心主义
③  辩证唯物主义
④  机械唯物主义
【判断题】 1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因此不存在精神运动。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3、承认意识的能动性同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并不矛盾。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11、世界统一于存在。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①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②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③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④  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